【败北的北是什么意思 是指逃向北方吗】“败北“一词我们经常会听到、用到,但很多人对败北含义的认识并不是很准确,这里的“北”并不是指北方,而是指“背” 。古代两军交战,输的一方背对逃走,称之为败北 。今天正好借此机会,跟大家介绍下北在甲骨文中的字义,以及背后的典故故事,相信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用的信息 。
文章插图
1、败北的北是什么意思
败北的“北”是指打输了背对胜方逃走 。
原来“北”字的本义是“背”或“相背”,它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北”字即为两个人一个向左、另一个向右背向而坐之形,生动形象地指明该字的意思是“背对背”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中亦说:“北,背也,二人向背 。”由于古时两军作战的过程中打了败仗向后逃跑的一方总是以背对敌的,所以“北”这个词后来就逐渐增加了“失败”这一义项 。
文章插图
如在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一书的《军事》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佯北勿从 。”在这里,“北”即是“败”或“败逃”,这句话的意思为“敌人假装败逃,不要盲目追赶” 。而在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一文中亦有“追亡逐北”这样的说法,意思是“追杀败逃的敌军” 。此外,唐李邕《陇关游奕使任令则碑》中亦有句云:“胡虏久摧,战辄北 。”
北既为背,“败北”就可以理解了 。当两军相接时,是正面相向的,激战之后,败方撤退,转身逃跑,就成了背向敌方,这就是“败北”了 。胜方朝着败军背后衔尾穷追,这就是“追奔逐北”,逐其背也 。北即背,“败北”就是背敌而逃 。
文章插图
2、败北的典故介绍
败北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
项羽,楚国贵族出身,二十四岁参加反秦起义,在巨鹿之战中以数万楚军对阵章邯、王离的四十万秦军,以一对十,毫不胆怯,大破秦军主力,让诸侯拜服 。
除了巨鹿之战外,彭城之战也是以少对多的胜利战争,他曾说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败,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这些战绩都是项羽自负的资本 。他一生征战七十多次,几乎未有失败的时候,这就让项羽认为武力是能解决一切的问题,过分的崇尚武力让项羽根本看不上刘邦等人耍的阴谋诡计,过分的自负,导致此后兵败垓下 。
推荐阅读
- 验证服务器连接失败怎么办?
- 新手做蛋糕窍门 零失败蛋糕做法分享
- 东北大饼做法窍门 东北大饼的做法
- 大连属于东北吗?
- 北方除湿气最好的方法 除湿气的窍门
- 王者荣耀资源效验失败怎么回事
- 河北大学新生指南 社团应该怎么挑选
- 北京地铁投诉电话?
-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云北原文、作者
- 应诏观北湖田收诗原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