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茶艺( 三 )


6.北京的大碗茶
喝大碗茶的风尚 , 在汉民族居住地区 , 随处可见 , 特别是在大道两旁、车船码头、半路凉亭 , 直至车间工地、田间劳作 , 都屡见不鲜 。 这种饮茶习俗在我国北方最为流行 , 尤其早年北京的大碗茶 , 更是名闻迩遐 , 如今中外闻名的北京大碗茶商场 , 就是由此沿习命名的 。
大碗茶多用大壶冲泡 , 或大桶装茶 , 大碗畅饮 , 热气腾腾 , 提神解渴 , 好生自然 。 这种清茶较粗犷 , 颇有"野味" , 但它随意 , 不用楼、堂、馆、所 , 摆设也很简便 , 一张桌子 , 几张条木凳 , 若干只粗瓷大碗便可 , 因此 , 它常以茶摊或茶亭的形式出现 , 主要为过往客人解渴小憩 。
大碗茶由于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百姓 , 自然受到人们的称道 。 即便是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的今天 , 大碗茶仍然不失为一种重要的饮茶方式 。
7.藏族酥油茶
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 , 在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的部分地区也在居住 。 这里地势高亢 , 有"世界屋脊"之称 , 空气稀薄 , 气候高寒干旱 , 他们以放牧或种旱地作物为生 , 当地蔬菜瓜果很少 , 常年以奶肉、糌粑为主食 。 "其腥肉之食 , 非茶不消;青稞之热 , 非茶不解" 。 茶成了当地人们补充营养的主要来源 , 喝酥油茶便成了如同吃饭一样重要 。
酥油茶是一种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佐料经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茶汤 。 至于酥油 , 乃是把牛奶或羊奶煮沸 , 经搅拌冷却后凝结在溶液表面的一层脂肪 。 而茶叶一般选用的是紧压茶中的普洱茶或金尖 。 制作时 , 先将紧压茶打碎加水在壶中煎煮20-30分钟 , 再滤去茶渣 , 把茶汤注入长圆形的打茶筒内 。 同时 , 再加入适量酥油 , 还可根据需要加入事先已炒熟、捣碎的核桃仁、花生米、芝麻粉、松子仁之类 , 最后还应放上少量的食盐、鸡蛋等 。 接着 , 用木杵在圆筒内上下抽打 , 根据藏族经验 , 当抽打时打茶筒内发出的声音由"咣铛 , 咣铛"转为"嚓 , 嚓"时 , 表明茶汤和佐料已混为一体 , 酥油茶才算打好了 , 随即将酥油茶倒入茶瓶待喝 。
由于酥油茶是一种以茶为主料 , 并加有多种食料经混合而成的液体饮料 , 所以 , 滋味多样 , 喝起来咸里透香 , 甘中有甜 , 它既可暖身御寒 , 又能补充营养 。 在西藏草原或高原地带 , 人烟稀少 , 家中少有客人进门 。 偶尔 , 有客来访 , 可招待的东西很少 , 加上酥油茶的独特作用 , 因此 , 敬酥油茶便成了西藏人款待宾客的珍贵礼仪 。
又由于藏族同胞大多信奉喇嘛教 , 当喇嘛祭祀时 , 虔诚的教徒要敬茶 , 有钱的富庶要施茶 。 他们认为 , 这是"积德"、"行善" , 所以 , 在西藏的一些大喇嘛寺里 , 多备有一口特大的茶锅 , 通常可容茶数担 , 遇上节日 , 向信徒施茶 , 算是佛门的一种施舍 , 至今仍随处可见 。
8.维吾尔族的香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