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否预测死亡?

科学家在用果蝇做实验的时候 , 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生命阶段 , 这个阶段通常意味着果蝇的的死期将至 。 他们把这个阶段命名为“死亡漩涡” , 并且猜测人类或许也会经历这一阶段 。
25年前 , 生物学家们给生命设定了两个基本的阶段:未成年和成年 。 几乎没有人会对这种分法有异议 。 我们把正在进行快速生长发育、在性成熟之前的这个阶段定义为未成年阶段 。 在这一阶段 , 自然死亡的可能性往往是很低的 。
成年阶段开始于人们的性成熟 。 在成年阶段刚刚开始的时候 , 死亡的概率也是比较低的 , 这个时候的人们正值壮年 , 并开始有了生育的想法 。 不过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我们的年龄不断增加 , 身体的状况也开始走下坡路 。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 死亡的概率也是逐渐提高的——刚开始会很低 , 但越往后越高 。
90年代初的时候 , 研究者们开始意识到生命也许不止这两个阶段 。 他们又定义了一个只有非常年长的人们才会经历的一个阶段:晚年 。
将晚年和成年区分开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死亡率 。 成年阶段随年龄增加的死亡率在晚年阶段不再适用 。 举个例子 , 60岁的这个群体的死亡率会比50岁的这个群体高很多 , 然而90岁和100岁的这两个群体的死亡率却是几乎相同的 。 也就是说 , 死亡率先是逐岁升高 , 在到达一个顶点之后趋于平缓 。
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学说能够解释死亡率在晚年趋平的这一现象 。 不过有一群来自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试图通过观察一些其它生理特征在晚年的变化情况来寻找一些突破口——例如生育能力 。 他们选择了种群生物学家最喜闻乐见的动物——果蝇来进行试验 。

我们能否预测死亡?

文章插图

他们一共使用了2828只雌性果蝇 , 然后每一只雌性搭配两只雄性放在一个小瓶子里 。 然后每天把雌性果蝇逐个转移到一个新的瓶子里 , 再数一数她们各自产了多少卵 。 持续统计到所有雌性果蝇都死亡为止 。
果蝇的生命周期一般有几个星期之久 , 所以这是一项工程浩大的实验 。 最枯燥的部分是每天都要把数以千计的微小果蝇逐个转移到新瓶子里去 , 并统计那些更更微小的虫卵的个数 。 不过这些任务几乎都交给了他们的学生去完成 。
经历了这所有的努力之后 , 实验结果一开始却显得不容乐观 。 果蝇的生育能力并没有因为它们进入“晚年”阶段而明显变得趋于平缓 。 真实情况是 , 当研究员们仔细统计了数据之后才意识到一切是大相径庭的 。 通过对比年龄相同、一只即将死亡、一只仍能活几周的两只雌性果蝇 , 发现它们的生殖能力有很大不同 。 说明白点就是 , 果蝇的生殖能力会在它死亡的前两周时急剧下降 。
更值得注意的是 , 这个现象和果蝇的年龄无关 。 也就是说 , 一个60天大和一个只有15天大的雌性果蝇 , 只要即将死亡 , 都会表现出繁殖力的明显下降 。
这群科学家把这第四个生命阶段称为“死亡漩涡”阶段 , 他们认为这个阶段对所有生物都适用 , 并且和早前定义的“未成年”、“成年”和“晚年”阶段都不同 。
我们能否预测死亡?

文章插图

2012年的时候 , 通过类似的实验 , 他们的一位学生发现雄性果蝇也存在这种繁殖力骤降的现象 。 无论年龄多大 , 濒死的雄性果蝇使雌性受精的能力都会显著下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