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有些人喜欢开“地图炮”?( 二 )


不同的群体会形成不同的社会记忆,这种记忆会通过笑话、误解、谣言等口述记忆得以保存和表现 。

为什么总有些人喜欢开“地图炮”?

文章插图

比如:
“来自莆田的是骗子...来自河南的偷井盖...来自东莞的是小姐...来自台湾的是台独...来自东北的会打架...来自广东的什么都吃...来自上海的骂人很厉害...来自内蒙古的还骑马上学...来自贵州的都是人贩子...来自重庆的顿顿吃火锅...来自泰国的美女都是人妖...”
↑ 段子看看就好,不代表作者观点,认真你就输了,就酱(摊手.jpg
在信息时代,人们特别容易丧失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对许多事物往往缺乏独立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从而形成从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现象 。
而这些段子的传播性极高,又会加深人们已经形成的偏见 。 媒体在新闻报道时选择性的强调地域背景,同样会助长刻板印象的形成 。
为什么总有些人喜欢开“地图炮”?

文章插图

03.
对内:强化“社会认同” — “我们”与“他们”是有差别的 。
什么是“社会认同”?
“一个群体内的每个成员对于其周围事件或问题现象有着共同的认识与评价 。 ”
人们经常依靠其他人的行为来决定自己应该怎么做,乐于参照周围相似的人的行为 。
比如:经典的“电梯从众实验” 。
当你进入电梯后,发现所有人都是背朝电梯门时,你会有怎样的反应?(有兴趣可以搜索“心理学实验系列:电梯实验你会上当吗?”哈哈哈,真的是看一次笑一次)
又比如:当微博上出现口水战时,必然会出现至少两方阵营进行骂战,用各种论证来证明己方是正确的 。 然后便是一窝蜂的狂赞顶,不亦乐乎 。
当大家都以相同的方式去思考时,没有谁会太认真 。
人们只需要一点点借口就可以形成群体,并开始歧视不属于这个群体的其他人 。
为什么总有些人喜欢开“地图炮”?

文章插图

所以无论是“地图炮”还是“地域歧视”现象,其实都体现了人群对社会认同的渴求 。
人们通过不断强调“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差别,来强化自我认同 。
因为在人们心中,并没有一个进行自我认同的“标准” 。 没有标准就无所谓“认同”,但是缺乏对自身的认同又会让人失去“安全感” 。
在缺乏标准的前提下,只好去和别人比较,从中得到心理上的安慰 。 而恰恰是这种比较,能够给他们带来满满的优越感:我们是很棒棒的呢!
为什么总有些人喜欢开“地图炮”?

文章插图

04.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
偏见是一种负面态度,歧视是一种负面行为 。 By. 戴维 · 迈尔斯
正如社会心理学家迈尔斯所说,偏见是一种负面的态度,会让你对某件事产生负面的评价和看法 。
一旦升级到歧视的层面,就会通过一系列的行为表现出来 。 包括:排外、骂战、言语甚至身体攻击、面临人际关系危机、找工作碰壁等等,这会给当事人带来身心的双重打击 。
为什么总有些人喜欢开“地图炮”?

文章插图

这让我想起黑格尔曾经讲过的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死囚押赴刑场,围观有个老太太突然冒出一句:“他那金色头发多迷人!”
年轻人听后,深鞠一躬含泪说:“周围若多一些像您这样的人,我也许不会有今天 。 ”
假如一个人老是生活在指责、紧张、鄙夷中,往往会自甘平庸,心理变态,仇视社会 。 一句饱含爱心的话,则可能引导他走向人生正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