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结束了,小伙伴们都去哪里浪了?
旅游嘛,无非是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吃吃喝喝慢慢走,换个地方发发呆 。
作为千年宅女的B姐终于出门见见世面了,订了去上海的机票,愉快地玩耍了几天 。
文章插图
“什么?你去上海玩了?你不知道上海人很排外,歧视外地人的吗?他们刻薄、小气、自大,相处起来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好友S君忍不住开启了吐槽模式 。
当然,身为从小在帝都长大的南方人,B姐深刻地感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地图炮”,对于这样的地域歧视早已习惯了 。
-“你们广东人是不是什么都吃啊?煲仔饭、老婆饼、人头饭...”
-“你们北捞是不是经常不洗澡的?”
-“就是你们这些外地人占了我们的资源!”
对对对,到哪儿我都是个“外地人” 。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当然还少不了日常的“撕逼”大战 。 比如:
# 豆腐脑是甜的还是咸的 #
# 粽子是甜馅儿还是肉馅儿 #
# 番茄炒蛋到底加不加糖 #
这明明都是些“关你屁事”“关我屁事”的问题,为什么会上升到“地域歧视”的层面?一定要拉开阵营,分出个对错?
文章插图
01.
地域歧视是一种环境压力,若有若无却又无处不在 。
网络上但凡是个涉及地域歧视的帖子,河南人必定躺着也中枪 。
当然,被“区别对待”的不仅仅是河南人,长期以来,北京人、上海人、广东人、东北人都被扣上了各种偏见的帽子 。
- 北京人横
- 上海人小气
- 广东人什么都吃
- 东北人都是黑社会
文章插图
地域歧视是中国特色现象吗?非也 。 外国人也具有极强的地域情结 。
- 美国的南北、各个州之间互相调侃讽刺,比如有的州被称为“牛仔、乡巴佬” 。
- 英国更是如此,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相互合不来,但他们都觉得爱尔兰人是“吝啬鬼,养猪的乡下人” 。
所以,地域歧视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是难以完全避免的 。 有人的地方,就有鄙视链的存在 。
文章插图
02.
对外:存在“社会刻板印象” — 被泛化的负面评价 。
什么是“社会刻板印象”?
“对某一类人持有一套固定的看法,通常是带有负面色彩的评价 。 并以此作为参照框架,主观认为这类人的所有成员都符合这种看法 。 ”
例如:
【为什么总有些人喜欢开“地图炮”?】- 你是“处女座”的?怪不得呢,处女座的人都很洁癖的!
- 那些喜欢动漫和二次元的人看起来都好幼稚,特别宅!
- 程序员是不是都是呆呆的物种,很geek相处起来很无趣 。
你看,我们习惯了用标签化的描述来形容自己或是他人,而这也逐渐形成了社会刻板印象 。
文章插图
我们往往会通过这类描述来对某个我们不熟悉的社会团体进行最简单的认识,虽然有利于对某一群体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容易产生偏差,造成“先入为主”的成见 。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 。 毕竟,#豆腐脑咸甜之争#在新浪微博热门话题关注度曾一度超过了#建党伟业#,引来几十万网友围观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TVB里老说“你饿不饿,我煮碗面给你吃”?
- 吃鼻屎到底会怎样,为什么医生意见不一?
- 为什么人们热衷于秀恩爱?
- 小小虎牙真可爱!为什么有的人会长虎牙?
- 为什么看不感兴趣的书时特别容易犯困?
- 【国际爱鸟日】小鸟为什么喜欢“排排站”?
- 美国总统多少年一届 美国总统每届任期多少年
- 吃猪尾巴对人的危害 为什么不能吃猪尾巴
- 为什么女生比例越来越少,而单身的女生却越来越多?
- 为什么化了妆反而没有效果?这3个小技巧,帮你摆脱无效化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