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 研究了揉捻时间、茶叶含水量、闷堆温度和闷堆时间对鹿苑质的影响 。 结果表明, 茶叶含水量、闷堆温度和闷堆时间对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闷堆温度和闷堆时间对蛋白质、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影响不显著;茶叶含水量、闷堆温度和闷堆时间之间两两交互作用对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大;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随茶叶含水量、闷堆温度和闷堆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
应用L*a*b*表色系统描述干茶和茶汤色泽, 随着茶叶含水量、闷堆温度和闷堆时间的增加, 干茶和茶汤a*为负值, 均呈上升趋势;干茶和茶汤b*均为正值, 茶汤b*呈增加趋势, 干茶b*变化趋势不明显 。 结合感官审评结果、品质成分和色泽分析, 鹿苑茶
最佳闷堆条件为:茶叶含水量40%左右, 闷堆温度35℃左右, 闷堆时间7h左右 。 通过在鹿苑加工中分别进行15min, 6h, 9h, 12h闷堆与不闷堆处理的比较, 分析其主要滋味成分的变化 。 结果显示, 闷堆过程中, 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加剧;氨基酸总量在闷堆前期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闷堆9h后茶多酚和氨基酸均有显著下降, 并有少量茶黄素和茶红素产生;咖啡碱含量变化不明显 。
表明相同条件下, 闷堆时间是黄茶滋味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黄茶浓醇鲜爽滋味主要是闷堆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和氨基酸协调变化所致 。 黄茶闷堆时间以6~8h为宜 。 黄茶因鲜叶原料嫩度差异而有黄大茶和黄小茶之分, 但无论何种黄茶, 闷堆都是形成其黄汤黄叶、醇厚鲜爽品质的关键工序 。
在黄大茶闷堆过程中, 茶叶内含成分发生很大变化, 叶绿素含量因热化而引起的氧化、降解、置换等被破坏近60%, 使绿色减少, 黄色显露, 同时儿茶素类在闷堆中大量减少, 而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变化并不大, 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 。 黄小茶因原料嫩度较好而在闷堆时间、方法上与黄大茶有较大区别, 而且, 相同工艺、相同闷堆条件下, 不同闷堆时间对黄茶滋味物质的影响, 尚未见过报道 。
【黄茶闷堆工艺介绍|有哪些工艺变革?】
推荐阅读
- 黄茶有什么加工工艺?工艺上有哪些特点?
- 黄茶有什么工艺原理?工艺上有哪些特点?
- 黄茶功效有哪些?闷黄工艺的独特之处
- 现代工艺能超过古法制刀吗?武士刀与日本现代刀优劣对比
- 黄茶的闷黄工艺是什么?
- 简述:温州“平阳黄汤”的加工工艺
- 科学家在垃圾堆中发现吃塑料的真菌
- 探秘核反应堆,为何有令人毛骨悚然的蓝色光芒?
- 晋江磁灶镇千年手工制陶工艺濒临灭绝
- 堆雪人的儿童简笔画 堆雪人的儿童简笔画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