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品饮

茶之品饮 , 即品茶与饮茶 。 这其中更注重“品”字 。 “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 , 也可带出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 。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对此作了描述:“……杯小如核桃 , 壶小如香橼 , 每斟无一两 , 上口不忍邃咽 , 先嗅其香 , 舌有余甘 , 一杯以后 , 再试二杯 , 令人释燥平矜……”卢全的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 , 两碗破孤闷 , 三碗搜枯肠 , 惟有文字五千卷 , 四碗发轻汗 , 平生不平事 , 尽向毛孔散 , 五碗肌骨清 , 六碗通仙灵 , 七碗吃不得也 ,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 ”更将品茶的好处描绘得生动、透彻无比 。
古人对品茶有“一人得神 , 二人得趣 , 三人得味 , 七八人是施茶”的说法 , 其意思就是品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 。 而真正懂得品尝茶叶品质优次的人很少 , 有的喝了一辈子的老茶客也并非懂得“品茶”的方法和内容 , 有关品茶艺术的内容与要求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1)品茶环境
不管在家庭或公共场所 , 对室内要求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 , 无噪音干扰 , 室内光线柔和、明亮、无阳光直射、无杂色反射光 , 室内温度适宜 , 使人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品茶 。 品茶人员应无任何感觉方面的缺陷 , 否则就失去了品茶的意义 。 同时通过欣赏茶具设计和茶室装饰 , 可以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 , 增加知识 。 故茶室的布置也是十分讲究的 , 领略其四壁的名人字画以及陈列的雕刻品和插花 , 会把你带入茶文化的更高艺术境界 。
(2)品茶用具
茶具种类繁多 , 品茶所用的主要是茶壶、杯和碗 。 许多茶具都绘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 , 或白鹤飞翔 , 或游龙戏凤 , 或彩蝶恋花 , 或翠鸟舒展 , 显得古雅朴实 , 充满诗情画意 , 美不胜收 。 有些茶具上的书文 , 更是妙趣横生 。 对品尝不同的茶类可选用不同的茶具 , 品尝红茶可用瓷或紫砂壶冲泡 , 然后倒入白瓷碗里品尝;品尝各种名优茶如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等 , 则选用无色透明玻璃杯最为理想 , 这样一则增加透明度 , 便于人们赏茶观姿 , 二则可防嫩茶泡熟 , 失去鲜嫩色泽和清鲜滋味一般的绿花、花茶常用瓷杯、碗泡茶;品尝青茶类宜用紫砂茶具;至于普通茶 , 则选用茶壶泡 , 这叫做“嫩茶杯泡 , 老茶壶泡” 。 然而不论选用何种茶具 , 要求容量宜小不宜大 , 茶具(杯、碗)颜色、规格要一致 , 并保持茶具清洁卫生 。
(3)泡茶技术
有好水和好的茶具 , 若是没有好的泡茶技术 , 仍然泡不出一杯好茶 , 这就要掌握好泡茶的技术 。 泡茶技术包括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和浸泡时间三个要素 。
茶叶用量与用水的比例要掌握合理 , 茶多水少 , 则味太浓;茶少水多 , 则味太淡 , 都会影响品茶的效果 。 如泡红茶、绿茶、花茶等 , 茶与水的比例 , 大致掌握在1:50~60 , 即每杯放3克茶叶 , 加沸水150~200毫升 。 泡青茶类的用茶量较多 , 一般茶、水用量比例约1:18~20 。
以刚煮沸起泡的水泡茶 , 茶汤香味俱佳 。 高级绿茶 , 特别是芽叶细嫩的名绿茶 , 一般用80℃左右的沸水冲泡 。 冲泡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 , 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 。 边陲少数民族饮用紧压茶 , 则要求水温更高 , 将砖茶敲碎熬煮 。
在此特别要提及的便是泡茶所用之好水:古人主张品茶先试水 , “茶性必发于水 , 八分之茶遇水十分 , 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茶 , 茶只八分耳 。 ”可见茶与水的密切关系 。 历代对于品茗之水非常讲究 。 唐陆羽《茶经》说:“其水用山水上 , 江水中 , 井水下 。 其山水 , 持乳泉、石池 , 漫流者上 。 ”唐《斗茶记》中记载:“水石问江井 , 要之贵活 。 ”苏轼诗中也说:“活水还需活火烹 , 自临钓石取深情 。 ”明代《茶笺》持同样的看法:“山泉为上 , 江水次之 , 如用井水 , 必取多波者(即深水井)为佳 。 ”所以 , 好茶的人有时往返几十上百里 , 就为了取一壶好水 。 有趣的文人曾就天下好水做出过一番比较 , 得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