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的学问学会10要素

很多人都是感觉口渴了才去喝水,其实不对的,科学喝水就要变被动为主动,小编想让你会喝水,喝对水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探讨喝水的学问吧!
喝水的学问
要素1:定时饮水,变被动为主动
很多人饮水的唯一原因,是感觉到“口渴” 。
口渴,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 。然而,这个生理反应与机体的水平衡状态并不同步——“渴”的生理反应相对滞后 。换言之,当我们感到口渴的时候,机体的水分早已失去平衡,部分细胞已经处于脱水状态,此时喝水已经是“被动饮水” 。久而久之,人体就会长期处于一种潜在的缺水状态,这不利于人体的正常代谢 。
而定时饮水,就是主动饮水 。即不等到感觉“口渴”时即按时饮水,使机体并不出现“渴”的感觉 。这,不仅有利于机体代谢,同时还可以收到“内洗涤”的效果,并由此改善内分泌以及各脏器的功能,提高免疫力 。
因此,让我们定时饮水,变被动饮水为主动饮水,不让自己感觉到“口渴” 。
要素2:定量饮水
不同年龄段对水分的需要量有所不同(参见下表)
不同年龄需水量表(一日量)
年龄(岁)
需水量(毫升/千克体重)
1
120~160
2~3
【喝水的学问学会10要素】100~140
4~7
90~100
8~9
70~100
10~14
50~80
成人
40
如前所述,成人每日除了食物中含水量外,一般饮水量为1200~1500毫升 。老年人每日饮水量可以控制在1500毫升左右 。在夏季出汗多的情况下,相应增加水量,正常人夏季出汗1000毫升左右,如果在高温下进行剧烈的体力活动,出汗量可高达8000毫升 。这时,及时补充水分就显得更为重要 。另外,为了补充随着汗液排出体外的无机盐,需要在补充水分的同时,适量补充瓜果及汤类等,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要素3:培养科学的饮水方式
首先,不要在口渴时大量喝水(一次性超过500毫升) 。水分一次性大量进入体内,不仅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增加心脏、肾脏负担 。
其次,不要在口渴时随便喝两口水“止渴”了事,否则,水难以被身体有效吸收和利用,于缓解体内缺水状况无济于事 。
科学的饮水方式是,一次性将整杯水(200毫升)缓慢喝完为止 。老年人可将一杯水分为两次(每次100毫升)缓慢饮用,可使身体有效利用 。
此外,饮用温度稍高或稍低的水时,可先将水含于口中,稍稍缓一下后慢慢咽下,让口腔及身体内部器官适应水温之后,再增量饮用 。
喝水的最佳时间
要素4:清晨饮水
夜间睡眠,长时间不饮水,加上机体的显性和隐性排汗及尿液的形成等生理性失水,造成机体相对缺水,致使血液浓度增高,血流减慢,造成体内代谢物堆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