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 , 这句话乍听上去 , 有点唯心主义的意味 , 而生活的体验似乎却证明 , 这句谚语概括得倒是颇为准确 。
我们常常都有这样的体验:我们对爱人颜值的打分往往高于别人 , 他似乎就是哪里都好 , 就好像我们的眼睛为他们自动加上了一层滤镜 。
记得曾看到这样一个段子:路上撞见前男友 , 猛然觉得长得好丑 。 和闺蜜聊天说他怎么那么丑 , 我记得他帅过的呀!闺蜜哈哈大笑:“他哪里是帅过 , 是你爱过 。 ”
文章插图
“情人眼里出西施”之心理学依据——光环效应
关于“情人眼里出西施” , 心理学家给出了一定的解释 , 认为这是光环效应的结果 。
所谓光环效应 , 也叫“晕轮效应” , 指的是当你对某个人、某些特质有好感后 , 你就会很难感觉到他的其他缺点 , 心理上认为他其他方面也一定比较好 , 对他心存各种“积极幻想” , 就像有一团光环在围绕着他 , 缺点全掩藏在了光环之下 , 通通看不到 。
研究者通过对70对伴侣的研究证实 , 在伴侣双方的眼中 , 自己的另一半都比实际上更好看 。 光环效应可以让我们对喜欢的人更喜欢 , 同样的 , 也会让我们对讨厌的人更讨厌 , 这都是取决于感情上的好恶 。
“情人眼里出西施”之物理学依据——眼睛自带“PS”
心理学家如是说 , 而物理学家则给出了更直接的证据 。 他们研究发现 , 当人类看到非常喜欢的东西时 , 瞳孔的放大程度会高于正常情况 , 这时会有太多的光线投射到视网膜上 , 从而影响到视觉的精确性 , 其结果必然是造成影像含混 , 无法提供清晰的视觉效果 , 就好像是PS的效果一般 。 我们的眼睛会把自己喜欢的人的脸PS到满意的程度 , 然后才把信息投射到大脑 , 而对于讨厌的人 , 同样会将他刻画得更丑恶 。
文章插图
“情人眼里出西施” , 说的是对于同一个人而言 , 在评判自己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人的颜值时 , 他的评判标准出现了差异 。 那么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人的颜值又是如何评判的呢?差异似乎也很大呢 。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自己觉得很漂亮的人 , 别人经常觉得一般般 , 而有时自己觉得不过是路人 , 在别人眼里竟成了男神女神级的人物 , 这就是审美的差异 。
曾经有一个美国女孩将自己的素颜照片发给了各国的修图高手 , 希望将她PS成他们心中的美女 。 结果不同国家的修图高手们热情地展现了他们眼中的美女的样子 , 对于肤色、妆容、五官 , 他们都有不同的审美特点 , 这似乎证明了审美差异的广泛存在 。
【“情人眼里出西施”?奥秘就在人类的审美差异】
文章插图
人类审美有差异也有共性:受基因导向
但是我们也发现 , 对于外貌 , 人们的认知虽然有所差异 , 但是皮肤白皙、浓眉大眼 , 纯红齿白等这些特性 , 在绝大多数人眼中都是美的标志 , 可见审美是存在共同性和差异性的 。
有科学家估计 , 个体对脸庞的审美偏好有50%和他人一样 , 有50%和他人不同 。 那么关于审美的这种不同的认知 , 科学家又是如何解释的呢?
有的科学家认为 , 人类的审美活动是受到一定基因导向的 。 男性择偶时 , 往往偏爱身材妖娆、年轻貌美的女子 , 女性择偶时则倾向身材高大、五官立体的男子 。 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偏好 , 是因为这样的另一半往往更健康 , 有更强的生育能力 , 可以更大可能地保障自己的基因留存下去 , 这被称之为“基因的自私性” 。
推荐阅读
- 打响“平型关大捷”前哨战:八路军115师骑兵营
- 武夷岩茶的“三个半师傅”都是谁?
- 猫咪屁股可以摸吗?
- 喝中草药茶走“性福”之路,铁观音的发源地
-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谁写的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作者是
- 突然发现,今年流行“穿大不穿小”外套,40岁女人穿时髦又减龄
- “厚外套+内搭“ 才是秋冬的“王炸穿搭”
- “呢大衣+阔腿裤+球鞋”,才是冬季最火的组合,时尚保暖又好看
- “毛呢大衣+九分裤+平底鞋”,才是秋冬季该有的打扮,简约又舒适
- 冬天不管穿大衣还是羽绒服,3款“内搭”都最好少穿,俗气掉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