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酸与肝癌的研究到底说了什么?( 二 )


后来研究发现 , 这些病例都与在当地一间减肥诊所使用一些草药有关 , 因此又被称为中草药肾病 。
到90年代初 , 比利时科学家终于揭开这种不可逆性肾衰竭的谜底 , 某些草药中含有的AA是罪魁祸首 。 因此 , 最终被称为AA肾病 。
元凶既然确定 , 国际社会迅速做出反应 , 1999年英国率先全面禁用所有含AA的中草药 , 2000年WHO发出警示并指明AA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 , 随后的2001年到2005年间欧美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 , 包括我国台湾和香港 , 先后全面禁用所有或绝大多数含有AA的中草药 。
这一消息在我国引发了著名的“龙胆泻肝丸”事件 。 最终 , 到2003年我国药监局也酌情禁用了关木通等3种这类草药 。
马兜铃酸诱导基因突变诱发癌症的研究及进展
在上世纪末 , 科学家发现AA在导致肾损害同时也有致癌性 。
2007年美国研究者认为 , AA导致尿道上皮细胞癌的可能机制是诱发人体“抑癌基因”——p53基因发生突变 。
2009年 , WHO宣布AA为一级致癌物质 。
2013年新加坡、台湾、美国科学家发布的AA诱导尿道上皮细胞癌机制研究论文登上科学转化医学网站首页和当期杂志的封面 。

马兜铃酸与肝癌的研究到底说了什么?

文章插图

当时的研究发现 , AA是尿道上皮细胞DNA突变的强诱变剂 。 同时也发现也与部分肝癌的发生有关 。
再此前后 , AA诱导肝细胞DNA发生癌变的研究陆续有报道 。
至于具体机制上 , 我们只需要知道AA与DNA形成稳定的加合物 , 影响基因的正常表达 , 导致可能发生癌症 。 这种加合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旦形成就非常稳定 , 不会轻易“离婚”而长期驻留在体内 。
AA诱导的这种突变非常具有特征性而且稳定 , 易于进行检测 , 特别适合于进行基因突变印记(通俗说就是突变特征)流行病学研究 。
基因突变印记流行病学研究 , 这也是正是新加坡和台湾科学家这次研究的基本属性 。
马兜铃酸诱导基因突变印记学分析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7年10月18日 , 还是科学转化医学杂志 , 再次以封面文章形式推出新加坡和台湾科学家有关AA诱导基因突变特征分析的流行病学研究成果 。
马兜铃酸与肝癌的研究到底说了什么?

文章插图

研究人员总结此前他们自己和他人研究报道的 , 肝癌细胞中检测到的AA诱导的DNA突变的一些特征 。 专业术语称为基因突变印记 , 就如同刑侦学上以某人身上粘上某个特征性印记作为他到过某地的证据一样 , 科学家以已知的AA诱变印记作为检测标志 , 做成一个检测系统 , 用来检测肝癌和对照的正常血液标本中AA诱变印记的存在率 。
【马兜铃酸与肝癌的研究到底说了什么?】研究人员在发现台湾两家医院冻干保存的98例肝癌标本中高达78%发现存在AA诱变印记后 , 将检测范围进行扩展 。
研究人员利用国际公共资料库 , 对世界上1400例肝癌细胞存在的AA诱变特征进行分析 。
因此 , 从性质上来讲 , 本次研究是一项利用AA诱导基因突变印记学分析进行的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 , 目的是调查世界不同地区肝癌细胞中存在AA诱变的比例 , 最终反应出来的是含AA草药使用导致的肝癌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 。
结果 , 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样 , 亚洲地区肝癌AA诱导基因突变的负荷远远高于欧美地区 。
马兜铃酸与肝癌的研究到底说了什么?

文章插图

饼图中 , 红的部分越大 , 显示该地区肝癌病例中检出AA诱导基因突变的比例越高 , 说明AA诱变对该地区肝癌发生的贡献也就越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