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唐代饮茶与陆的烹茶饮法陆羽创作的《陆的》,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 , 了解一下当时唐代的各种饮茶方法(有些一直延续至今)是很有意义的 。 陆羽在《茶經六之飲》中说 , 当时消费的有粗茶、散茶、粉茶、饼茶 , 饮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 。 腌茶 , 又称茶粥 。 这种喝茶的方法是将茶粉倒入瓶子或小口的容器中 , 用开水冲泡 , 将葱、姜、枣、橘皮、山茱萸、薄荷等部分配料与茶叶放在同一容器中 , 制成茶粥 。 陆羽对这种喝茶方式并不以为然 。 他说像这样的茶汤 , 就像“沟弃水耳 , 风俗无穷” 。 陆羽把茶粥描述为应该倒入沟渠的废水 , 据说它起源于四川和湖北之间地区的当地民间 。 六朝时期 , 四川有一些老妇卖茶粥 。 时至今日 , 湖北的一些民间仍用生姜、大枣、橘皮、薄荷煮茶 , 有的甚至做成颗粒状的袋装饮料 。 2.茶果 , 即品茶、零食、糖果合二为一 。 广泛见于一般的地方习俗和礼仪活动中 。 时至今日 , 各类茶会都没有摆脱古老的茶果原型 。 只是水果和糕点的种类和质量之高 , 加上现代的饮品 , 远胜古人 。 3.分茶 , 即茶宴 。 茶餐、茶果、品茶相结合 , 是古代最精致的正统茶宴 。 茶宴始于汉代 , 盛行于唐代 。 它在宋元明至清朝康熙时期最为流行 , 尤其是乾隆皇帝 , 他经常在每年开春的那一天在中华宫的一次茶宴上赠送三清(以松石、梅花、佛手为三清)、茶果和诗词楹联 。 常以重刻《春华阁法贴》、《宫中珍轴》、《文房四宝》等颁予大臣 。 成了清宫永远的风流韵事 。 4.清饮即纯品茶 。 这种喝茶方式不再添加任何茶餐和水果 , 而是非常注重茶制品、水制品、茶具、客人姓名和喝茶的环境 。 还结合了赏花、赏月、弹琴、吟诗 。 这种品茶方式能真正体会到茶的自然特质 , 营造出优雅的品茶意境 。 精通茶道的唐代诗人皮日休评价说 , 在陆羽之前 , “唤茶者必烹之浑 , 如夫啜菜者也” 。 这意味着以前喝茶就像喝蔬菜汤 。 陆羽在《茶經》中用了大约四章的篇幅论述了茶艺和饮茶的方法和要求 , 并在茶艺和茶道的实践中创造了陆羽的炒茶法 , 史称“陆氏茶” 。 陆羽《茶經》问世不久就传入日本 , 被日本茶学者称为“天才陆羽的炒茶法” 。 可以说 , 陆羽创造并大力推广的“炒茶法”(包括设计制造24种煮茶器具) , 是中国茶史上划时代的饮茶方法创新 , 意义重大 , 影响深远 。 陆羽的炒茶方法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茶烹飲﹐同唐代中期社會的其他類型的飲茶方式有什麼異同之處呢﹖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1 .备茶:唐朝喝的茶和今天喝的茶很不一样 。 如鲁豫《茶經》所述 , 唐代的茶有四种 , 分别是粗茶、散茶、碎茶、饼茶 。 到了唐末 , 在宫廷贡茶的范畴里 , 更有了精细的研糊茶 。 由于唐代茶类的特点 , 制茶只有几道工序 , 包括焙炒、研磨和揉捻 。 喝饼茶时 , 在研磨前 , 应先在微火上烘烤 , 无异味 , 并注意火的温度 , 经常翻动 , 使其均匀地暴露在火中 , 直至饼子被烤成像蛤蟆背一样的小疙瘩 , 不再吸潮 , 而是散发香味 。 将烘焙好的茶饼放入特定的容器中 , 防止其散发香味 , 冷却后将茶叶磨碎 。 然后 , 将粉末状的茶叶通过茶碗使其变得更细 , 去除未被压碎的粗茎和碎片 , 然后将其放入a
推荐阅读
- 名茶与茶具
- 茶具的发展史
- 电子科技大学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谁更牛?
- 杏干功效与禁忌(杏干能治什么病)
- 酵素的副作用与危害性(自制酵素安全吗)
- 从茶文物看唐代茶文化习俗,福州茶叶批发市场
- 健康饮茶的十二大禁忌,春季养生茶
- 饮茶禁忌 明知饮茶不当造成的危害
- 8000年前杭州跨湖桥出土的茶叶、茶壶及相关考古发现中国吴越饮茶源流考,麦冬泡水喝的五大禁忌
- 文明喝茶,玫瑰花茶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