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壶的历史介绍
茶壶是茶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主要用来泡茶 , 也有直接用小茶壶来泡茶和盛茶 , 独自酌饮的 。 而茶壶在历史有着悠久的历史 , 下面就关于茶壶的历史介绍 。
【关于茶壶的历史介绍】茶壶在唐代以前就有了 。 唐代人把茶壶称“注子” , 其意是指从壶嘴里往外倾水 , 据《资暇录》载:“元和初(公元806年 , 唐宪宗时)酌酒犹用樽杓……注子 , 其形若罂 , 而盖、嘴、柄皆具 。 ”罂是一种小口大肚的瓶子 , 唐代的茶壶类似瓶状 , 腹部大便于装更多的水 , 口小利于泡茶注水 。
约到唐代末期 , 世人不喜欢“注子”这个名称 , 甚至将茶壶柄去掉 , 整个样子形如“茗瓶” , 因没有提柄 , 所以又把“茶壶”叫“偏提” 。 后人把泡茶叫“点注” 。 就是根据唐代茶壶有“注子”一名而来 。
明代茶道艺术越来越精 , 对泡茶、观茶色、酌盏、烫壶更有讲究 , 要达到这样高的要求 , 茶具也必然要改革创新 。 比如明朝茶壶开始看重砂壶 , 就是一种新的茶艺追求 。 因为砂壶泡茶不吸茶香 , 茶色不损 , 所以砂壶被视为佳品 。 据《长物志》载:“茶壶以砂者为上 , 盖既不夺香 , 又无热汤气 。 ”说到宜兴砂壶几乎无人不知 。 而宜兴砂壶正是明朝始有名声 。 据史料记载说 , 明朝宜兴有一位名叫供春的陶工是使宜兴砂壶享誉的第一人 。
《阳羡名陶录》记载说:“供春 , 吴颐山家僮也 。 ”吴颐山是一位读书人 , 在金沙寺中读书 , 供春在家事之余 , 偷偷模仿寺中老僧用陶土搏坯 , 制做砂壶 。 结果做出的砂壶盛茶香气很浓 , 热度保持更久 , 传闻出去 , 世人纷纷效仿 , 社会出现争购“供春砂壶”的现象 。 供春真姓“龚” 。
所以也写成 , ‘龚春”砂壶 。 此后又有一个名叫时大彬的宜兴陶工 , 用陶土 , 或用染颜色的硇砂土制作砂壶 。 开始 , 时大彬模仿“供春”砂壶 , 壶形比“供春”砂壶更大 , 一次时大彬到江苏太仓做生意 , 偶在茶馆中听到“诸公品茶施茶之论 。 ”
顿生感悟 , 回到宜兴后始作小壶 。 其壶“不务妍媚 , 而朴雅坚粟 , 妙不可思……前后诸名家 , 并不能及 。 ”《画航录》说:“大彬之壶 , 以柄上拇痕为识 。 ”是说世人以壶柄上识有时大彬拇指印者为贵 。 从此宜兴砂壶名声远布 , 流传至今 , 还是人见人爱的精制茶具 。
推荐阅读
- 茶杯里的茶垢怎么清洗干净
- 马赫带反应的感觉现象是什么 马赫带反应的感觉现象是啥
- 古代龙窑和现代电窑的区别
- 用宜兴紫砂壶泡茶的特点
- 45和75的最大公因数 45和75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 如何将95%的酒精配置成75%的酒精
- 葱油酸汤面的做法
- 怎样做出咔嚓脆的烤五花肉
- 教你做美味的海鲜味噌汤
- 瘦身蔬菜汤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