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旧藏紫砂壶赏析( 二 )


 

故宫旧藏紫砂壶赏析

文章插图
 
清乾隆 绿地描金瓜棱壶
 
故宫旧藏紫砂壶赏析

文章插图
 
清乾隆 御题诗松树山石图壶
乾隆皇帝一生嗜茶 , 对紫砂壶情有独钟 。 因乾隆朝的奢华虚荣之风比之康熙朝有过之无不及 , 他也曾仿效康熙帝在内务府造办处制作紫砂胎上描金之壶 , 形成著名的乾隆御制金彩山水诗句紫砂壶 。 此类紫砂壶壶身一面常用描金绘山水园林图案 , 另一面描金御题诗句 , 故宫博物院多有珍藏 。 雍正朝也偶有制作 ,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艺人邵玉亭善制此类壶 , 常堆饰荷莲 , 工雅可观 。 现代制壶大师顾景舟在见到邵玉亭的壶后说:“一面浮雕荷趣 , 一面铁线凸描篆书乾隆御制诗七绝一首 , 制作非常精细 , 此人应是当时的佼佼者 。 ”此外 , 清三代尚有使用泥绘、贴花、模印、堆雕等装饰手法形成繁复风貌的 。 如康雍间的徐飞龙 , 常泥绘花卉装饰或饰以松鹤 , 以寓长寿之意 。 康熙时壶体堆雕镂花纹饰 , 甚至在肩和足镶有金属镂空纹饰 , 显得富丽华贵、光彩夺目 。 乾隆时 , 贴花、堆雕装饰也较为常见 , 整壶显得华丽吉祥 。
史载乾隆六年(1741年) , 宫廷开始直接向宜兴定制带乾隆御题诗和烹茶图的茶壶、茶叶罐 。 这时期 , 造办处还生产了一批紫砂胎描金彩漆茗壶 。 这些成套成对烧制的御用紫砂茶具 , 深藏宫中 , 世间罕见 。
清代阮葵生所著笔记小说《茶余客话》载:“近时宜兴砂壶覆加饶州之鎏 , 光彩照人 , 却失本来面目 。 ”可知当时人们已觉此种彩釉装饰之弊端 , 即失去紫砂壶质朴清雅的审美特征 , 且紫砂胎上的彩釉常产生气泡孔及棕眼 , 更堵塞了紫砂泥特有的双气孔 , 失去透气性 , 使其在实用上丧失特色 。 故而 , 嘉庆、道光之际 , 此类装饰即已式微 , 偶有出现也属点缀性装饰 , 奢华不在 。 其后 , 杨彭年和陈曼生横空出世 , 他们所创制的紫砂茗壶成为引领风尚的杰作 。 《耕砚田笔记》有云:“彭年兼善刻竹 , 刻锡亦佳 。 ”
 
故宫旧藏紫砂壶赏析

文章插图
 
清嘉庆 杨彭年款描金山水诗句壶
杨彭年传世名品 , 多为“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设计或刻铭 , 源于修补破损紫砂壶或因锡器较软易于刻绘而兴起的包锡手法的发扬光大是在清中期的朱石梅手上 。 《画林新咏》记载:“朱石梅仿古以精锡制茗壶 , 刻字画其上 , 花卉、人物 , 皆可奏刀 , 人以之比曼生砂壶 。 ”他所制锡包紫砂壶的把、嘴、钮多为镶玉制成 , 壶把也偶用硬木为之 , 并常在壶体上题刻 , 其篆隶行楷皆具有遒劲俊逸之风 。 可以说 , 清中期除了陈曼生的文人壶盛行之外 , 以朱石梅为代表的锡包壶亦引领一时之风尚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紫砂的气质和锡器的气质是相类的 , 它们并不拥有名贵的材质 , 没有绚丽的色泽 , 有的只是暗哑的幽光 , 质朴的气质 , 所以它们的结缘其实倒是很自然的事情 。 遗憾的是 , 紫砂壶上的包锡覆盖了紫砂的本色之美和透气益茶之用 , 道光朝之后此种装饰渐趋没落 , 以致锡与紫砂分道扬镳 。 尤其传统锡器制作工艺式微 , 不能不让人扼腕 。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多把镶玉锡包壶 , 可以一窥其魅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