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六堡茶的由来
说到农家六堡茶的由来,我们不妨了解一下六堡茶生产历史,以及在这个历史中,六堡茶的原料变化、工艺发展的情况 。
据笔者的考据研究,六堡茶的工艺发展分多个阶段,从六堡茶乡开始有零散茶树种植到唐宋为肇始阶段;唐宋始至明清这个阶段,可以称作为六堡茶的初级生产阶段 。
受当时整个中国茶业兴盛所影响,自宋元开始以当时流行的蒸青工艺生产蒸青绿茶,当时制作的是茶饼,继承了唐宋代制茶的基本工艺,并将工艺大多保留至清代中期 。
在明代开始流行散茶的时候,亦开始逐步向散茶制作过渡 。 至清朝嘉庆道光开始,由于产量逐步扩大,出现原始焗堆做法,但未形成工艺 。 当时,六堡茶同时有散茶、饼茶和花卷茶(柱状的茶柱,类似湖南安化千两茶)等产品 。
就在中国的道光年间(1847年~1880年),马来西亚霹雳州的拉律和近打谷等多处发现蕴藏丰富的锡矿,随即吸引了大批华工移民 。
直至清末,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盗匪横行,苟存性命为躲避乱世的沿海华人在同乡、亲友等的影响下,纷纷背井离乡、远涉重洋谋生 。
马来西亚锡矿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六堡茶产量和出口量得到飞速发展 。 这个阶段直至1937年,可以称之为六堡茶的一次大兴盛时期 。
工艺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两次蒸焗压箩成为标准工艺 。 出现用大箩筐运输,在香港或马来西亚分装的做法 。
这个阶段,茶的种植生产规模也达到了顶峰,茶的品种均采用六堡原种品种 。
这就是我们今天六堡茶的前身 。 可以说,六堡茶能够成为一代名茶而扬名海外,很重要取决于这个时期六堡茶的生产和品质优秀 。
1937年以后的几年,是六堡茶发展停滞的几年 。 所产的六堡茶产量锐减,由几十家私人茶商进行简单精制压箩,经广州到香港再转口海外 。
1953年1月,中国茶业公司广州分公司在梧州设立办事处,再发展到后来的梧州茶厂改进工艺,生产现代渥堆发酵工艺的六堡茶,出口的六堡茶也逐步变为现代工艺的产品 。
传统工艺做法的六堡茶在1976年至1979年5月六堡乡初精合一茶叶加工厂成立之后,仍采用传统双蒸工艺进行精制生产 。
当时,六堡镇原种六堡茶的种植几经起落,在土改之后获得一大发展,不过,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迅速衰落 。
之后,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再起再落,原有的生产工艺也缺乏承继,茶树种植也零零落落了 。
不过,由于六堡地处山区,缺医少药,交通不便,六堡人也一直有把六堡茶当药用,以防不时之需的习惯,因此一直都有小规模的种植,很多农家也在屋前屋后,种上一些,供自己饮用和药用,一些六堡老茶多是作为药用而不是品尝而被收藏至今 。
近年来,随着的兴起,自2004年开始,六堡茶日渐受到市场的追捧,以原种六堡茶为原料以传统工艺制作的农家六堡茶也开始被人们所了解和喜爱 。
农家茶叶的分类
农家六堡茶也有茶友称之为六堡农家茶 。
一直觉得“农家六堡茶”这种分类法不大规范,不够准确,不利于其推广 。 溯其根源,建议这种继承古代制茶工艺,采用原种六堡茶所制作的六堡茶称作“古法六堡茶”更为适合,让人一目了然,其作为现代六堡茶在历史上不可割裂的一部分,应予肯定,也应作为六堡茶中的一个传统品种、特色品种,得到重视、开发和宣传 。
六堡农家茶除了应该规范名称之外,其选用品种、卫生监管、制茶工艺等都应该予以规范,以利于这个特色品种的培育和发展 。
推荐阅读
- 有金花的六堡茶好吗?
- 什么是六堡茶、如何分类、怎么冲泡?
- 六堡茶,一种具有传奇色彩的茶
- “传奇六堡茶”背后的“六堡茶传奇”
- 漫谈六堡茶的陈香味与仓味
- 什么是金花六堡茶?
- 茶之黑茶中的名茶
- 喝六堡茶的三大理由
- 惠盖湾茶文化,开个茶馆需要多少钱
- 启东婚俗茶文化,茶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