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花茶的故事:以花香闻名于世

公元1625年初春的一天, 吴立化先祖(吴德泰号茶庄创始人, 我往上数十一代祖父)来到垂危的父亲吴应文床前, 父亲吴应文对他说:“这些年辛苦你了, 十三岁就跟着我在外奔波, 做茶叶生意, 茶行的情况你也最了解, 你的三个哥哥都已成婚, 以政为己, 不便经常外出奔波, 从今往后茶行就交给你打理了, 你要不断地调试用松萝经珠兰花焙的茶的口味, 要以花香闻名于世 。 ”
当年吴应文先祖承接吴氏茶行运营时, 徽州茶产区发生了重大的技术创新与变革, 徽州茶农开始引入茶叶炒青精制技术, 完成了由蒸青向炒青的转变, 使徽茶更能保持茶叶的原生香味成为佳品, 这种技术变革发生在明隆庆年间 。
而明万历末年, 吴应文先祖已经开始将经珠兰花窨制过的松萝茶通过茶行运往京师, 明清时期, 主要是徽州的茶坯运经苏州时, 用苏州的茉莉花加窨 。
经过苏杭、运河两岸、京师的文人雅士的追捧, 松萝花茶甚至化身成了禅意而产生味外之味了, 逐渐成为晚明至清代的一种奢侈消费品 。
吴立化先祖每年春、秋两季运茶至京师, 冬季前后空闲时间较多, 他又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 于崇祯九年, 公元1636年在京师前门外开设吴德泰号茶庄, 常年售茶,同时他敏锐地抓住业内出现的茶叶新鲜事物, 将珠兰花焙过的松萝茶运到京师, 借助徽州茶叶在隆庆年间崛起之势, 旗开得胜 。
这也使得吴德泰号成为京师最早出售花茶的两家茶庄之一, 并使小叶花茶延续至今, 成为北京茶叶的主力军 。
体会吴立化先祖当时创新花茶时的新奇与开心, 同时也为吴德泰在业界所做出的贡献感到自豪 。
北京城, 金朝时作为首都一直延续到元、明、清, 北方各民族融合生活在这个大都城, 喜欢吃牛羊肉, 做菜更喜欢用葱、姜、蒜、茴香、大料、花椒、孜然等浓香调料, 再加上北京地区水质比较苦涩 。
而花茶滋味鲜香醇厚、耐冲耐泡, 香高、味浓、色正、汤清, 香气馥郁持久, 滋味鲜醇回甘, 成为日常不可或缺的饮品 。
茉莉花茶对于每个老北京人来说, 就像是大院里的老街坊似的, 哪天没见着, 还就特别惦记 。
珍妃、瑾妃的堂侄孙唐鲁孙先生(他塔拉氏, 本名葆森, 字鲁孙), 他对老北京传统、风俗、掌故及宫廷秘闻了如指掌, 有“华人谈吃第一人”的美誉 。
在他书中写到:“北平宣外有个天兴居大茶馆, 也是西南城遛鸟儿朋友早晨的集散地, 他家有一种物美价廉的茶叶叫“高末儿”, 不是天天去的遛弯儿常客他还不卖的 。 “据说他们东家恒星五跟前门外吴德泰茶叶庄的铺东是磕头把兄弟 。
有一年吴德泰清仓底, 扫出一箩茶叶末, 正赶上恒四爷在柜上闲坐聊天, 一闻挺香就要了一大包回来, 用开水泡了一小壶来喝, 醇厚微涩, 香留舌本, 因为高末儿里有极品的茶叶末在内 。
吴德泰高级香片卖得多, 所以他家的高末也特别馝馥, 从此每天到天兴居喝早茶的客人们, 知道这个秘密, 谁都不带茶叶, 换喝柜上的高末儿了 。
后来早晨遛早的朋友, 知道这个秘密到吴德泰买高末儿回家沏着喝, 仿佛就没有在天兴居喝的够味, 是否心理作祟, 还是天兴居另有奥妙, 就无从索解了 。
喝茶固然讲究好茶叶, 可是茶沏得不好, 可能把好茶叶都糟蹋了,就拿高末儿来说吧, 水要滚后落开, 水壶要离茶壶近点注水, 不能愣砸, 叶子要多闷闷再往外倒, 否则末子漂满茶杯, 茶香固然随着茶末飞了, 呈现热汤子味, 续第二次水茶就淡淡如也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