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已被公认为是最好的保健饮料 。 人们长期的饮茶实践充分证明 , 饮茶不仅能增进营养 , 而且能预防疾病 。
(一)传统用法
茶的传统用法 , 即指中医与民间淬的用茶防治疾病的各种方法 。 1、茶为万病之药
数千年来 , 有关饮茶与健康的记载很多 。 特别是我国古代 , 茶常被当作药物使用 , 在祖国的医药学宝库中 , 茶作为单方或复方而入药的 , 颇为常见 。
(1)茶药与茶疗
茶文化与中医药 , 两者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 而且都与神农氏这一传说有关 。
由于茶叶有很好的医疗效用 , 所以唐代即有“茶药”(见代宗大历十四年王圆题写的“荼药”)一词;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 , 也有“茶 , 即药为”的论断 。 可见 , 茶就是药 , 并为药书(古称本草)所收载 。 但近代的习惯 , “茶药”一词则仅限於方中含有茶叶的制剂 。
由于茶叶有很多的功效 , 可以防、治内外妇儿各科的很多病症 , 所以 , 茶不但是药 , 而且是如同唐代陈藏器所强调的:“茶为万病之药” 。 此外 , 明代于慎行《谷山笔尘》也称茶能“疗百病绋瘥” 。
茶不但有对多科疾病的治疗效能 , 而且有良好的延年益寿、抗老强身的作用 。 1983年林乾良氏又提出“茶疗”这一词汇 。 茶疗的实施 , 有两个层次的概念 。 狭义的茶疗 , 仅指应用茶叶 , 未加任何中西药 。 当然 , 这是茶疗的基石与主体 。 没有这一基石与主体 , 茶疗就不能成立 。 由于茶叶在传统应用上其功效已有二十四项之多(见下文) , 所以光是茶叶一味也足以构成茶疗体系 。 茶疗的第二层次概念 , 就是广义上的茶疗 , 即可在茶叶外酌加适量的中、西药物 , 构成一个复方来应用 。 当然 , 也包括某些方中无茶 , 但在煎服法中规定用“茶汤送下”的复方 。 这实际上是茶、药并服 。
(2)茶的本草理论
茶的本草记述 , 以唐代苏敬等撰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最早 , 列于本部中品 。 其文甚简 , 计正文45字 , 注文50字 。
【一 茶的药理特性】正文:“茗 , 苦荼 。 茗 , 味甘、苦 , 微寒 , 无毒 。 主瘘疮 , 利小便 , 去痰、热渴 , 令人少睡 , 秋(据《证类本草》与《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应作春)采之 。 苦荼 , 主下气 , 消宿食 , 作饮加茱萸、葱、姜等良 。 ”
注文:“《尔雅·释木》云:檟 , 苦荼 。 注:树小如栀子 , 冬生叶 , 可煮作羹饮 。 今呼早采者为荼 , 晚取者为茗 , 一名 , 蜀人名之苦荼 , 生出南、汉中山谷 。 ”
由于我国地大物广、语言多歧、各家意见互异等原因 , 在茶的本草记述方面每多不同 。
性味 , 是中药的重要理论 , 一般又可称之为“四气五味” 。 四气(或四性) , 即寒、凉、温、热 , 表明药物的寒热特性 。 五味 , 即辛、甘、酸、苦、咸 , 表明药物的味道 。 这两者 , 都与该药的功效与主治有着很大的关系 。 茶的性味 , 《新修本草》作“味甘、苦 , 微寒 , 无毒” , 《本草纲目》改作“味苦、甘 , 微寒 , 无毒”基本相同 , 只更动了两个字的位置 。 这是比较符合茶的实际味道的 。 中医理论一般认为:甘者补而苦则泻 , 可知茶叶是功兼补、泻的良药 。 微寒 , 即凉也 。 具寒凉之性的药性可以清热、解毒 , 这也与茶的实际功效相符 。 其他各家的论述 , 也大体类似 。 例如:《本草拾遗》作“寒 , 苦” , 《汤液本草》作“气寒 , 味苦”等 。
“归经”理论 , 是比较晚出现的中药理论 , 到金元之际才盛行起来 , 所以在〈新修本草〉中尚未述及 。 所谓归经 , 是指药物的主要功效所属的“经络”与脏腑 。 例如:治咳喘者 , 归于肺(手太阴)经;治排尿疾病者 , 归于肾(足少阴)经或膀胱(足太阳)经 。 茶的归经 , 据《汤液本草》是“入手、足厥阴经”(手厥阴属“心包” , 足厥阴属肝);据《雷公炮制药性解》是“入心、肝、脾、肺、肾五经” 。 五脏 , 是中医脏腑学说(一般称为“脏象”)的核心 。 茶能兼入五脏 , 说明功效是十分广泛的 。
推荐阅读
- 四 茶的药理特性
- 氧化铝的用途氧化铝的用途是什么
- 三 茶的药理特性
- 五 茶的药理特性
- 薏苡芢绿茶
- 讽刺嘲笑的意思四字词语 讥讽和嘲笑的四字词语
- 烙花工艺最有名的是哪个地方 哪个地方烙花工艺最为有名
- 芒果产地主要在哪个省 芒果的产地主要在哪里
- matlab怎么实现数字和字符串的转换
- QQ如何设置允许向好友展示我的输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