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的简约之美,莲子心的功效与作用( 三 )


若问,于今关注和论述我国茶道的简约之美,这究有何种特殊的意义在呢?当然,其特殊的意义就在于:眼下我国茶界正在流行着一股风 , 这就是盲目地追求茶道(茶艺)的过度程式化 , 竟以为茶道愈程式化 , 就愈有艺术味道 , 愈有文化品位 。 其实呢 , 这却只不过是一种误解 , 一种偏见耳 。
那么 , 这股风的风源是来自何处呢?莫非是来自我国本土的什么所在么?否!莫非是来自西方世界的哪个国度么?否!据我所知 , 这股风的风源是来自我国的邻邦日本 , 直接间接地受到日本茶道的极端程式化的影响之所致也 。
如前所述 , 中日茶道及其审美文化存在的殊异之一即为:我国是始于“简” , 而日本却是始于“繁” , 我国是始于“俭” , 而日本却是始于“奢” 。 说到日本茶道之“繁” , 那真叫难以言表呢 。 确然 , 日本茶道是当今世界上最繁难的茶道 。 其极端繁难之处至少包括:繁褥的礼仪 , 繁冗的程式 , 繁琐的操作 , 繁杂的茶器 。 ——只因限于题旨 , 我这里仅就其繁褥的礼仪和繁冗的程式 , 略述一二罢:
若以主客三人参与一次茶会为例 , 那么自始自终 , 他们的施礼次数是多少呢?竟达两百余人次之多!这就是说 , 一次茶会平均每人要施礼70人次左右 。 其中尚须施行若干次跪礼 , 包括跪坐(正坐)之礼 , 跪行(膝行)之礼 。 这里我想再插叙一则轶闻:不久之前 , 一位茶界老友告诉我 , 说是我国有一位赴日实习日本茶道的青年学子 , 仅仅在那里实习半年之后 , 只因整日练习种种跪礼动作 , 其膝盖上竟被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 不堪其苦矣 。 你瞧瞧罢 , 品茶竟品到了这般份上 , 奉茶竟奉到了这般份上 , 试问 , 世界上除了日本国度之外 , 其他还有哪一个国度堪以奉行如此繁褥 , 如此苛酷的茶道礼法呢?斯乃绝无仅有也 。
当然 ,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无根之物 。 而日本茶道的这般繁褥的礼仪 , 尤其是这般苛酷的跪礼 , 究竟是根柢于哪门礼法 , 它又是如何衍传下来的呢?原来它是从昔日武士集团所炮制的武门礼法那里承袭下来的 。 其历史背景是这样:早在开创日本茶道的室町时代 , 其时作为日本新兴武士集团的霸主即足利义满 , 就特地下达一道命令 , 指派一批深谙武士道精神和武士道礼法的门徒 , 苦心谋划 , 献策献计 , 并且从幕府史库亦即武门史库中搬出所有典籍、史料 , 加以整理研究 , 拟定纲目 , 终于编撰而成武门礼法的大型法典系列 , 即所谓《三议一统大双纸》是也 , 凡12卷 。 其后 , 这部极端繁褥并极端苛酷的武门礼法 , 就成为日本茶道所遵循的礼仪法规 , 始终之奉为圭臬 , 奉为经典 。 ——这就是日本茶道礼法的演绎之历史 , 亦即其真相之所在也 。
再有一点须指出的是 , 武门礼法非但贯穿于日本茶道每一次茶会的全过程中 , 而且就煎茶道来说 , 它与禅道礼仪杂糅在一起 , 从而则又规范出了一套煎茶礼法 。 即如小笠原流派的煎茶礼法 , 就有十项 , 包括:坐姿法、问候法、行步法、开关门法、坐垫使用法、做客法、侍奉法、茗主泡茶法、童子辅助法、茶具备用法 。 这十种煎茶礼法之中 , 尤其繁难与繁冗的则是泡茶礼法 , 它竟有48种之多 , 分别属于七大级别 。 这七大级别是:其一 , 初传;其二 , 中传;其三 , 奥传;其四 , 奥信相传;其五 , 师范之传;其六 , 别传;其七 , 五事之传 。 其中的“初传”、“中传”、“奥传”是基础泡茶法 , 共有九种 , 即圆盘泡茶法;方盘泡茶法;茶台泡茶法;地衣泡茶法;茶橱泡茶法;茶架泡茶法;圆盒泡茶法;小橱(附闻香)泡茶法 。 在这前九种泡茶法之后 , 接着则是后九种泡茶法 , 属于“奥仪相传”和“师范之传”的级别之内 , 具体操作内容跟前九种大同小异 , 这里姑且从略 。 这之后 , 更有25种泡茶法 , 属于“别传”的级别之内 。 这在他国的人们看来 , 不要说操作 , 即便浏览一眼这25种泡茶法 , 就叫人不免觉得够眼花缭乱 , 够枯普洱茶生茶燥乏味的 。 可是这里却又无法删剔 , 只好依次(19-43)引录于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