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中国茶艺美学论茶艺美学 , 离不开谈中国中国北方茶城茶 , 谈艺 , 谈美 。 ,中国
首先 , 让我们关注人类对美学的探索 。 近代 , 德国哲学家康德建立了第一个完整的所谓资产阶级美学体系 。 康德一生只写了两部美学著作 。 一是他晚年及其学说的伟大成就 , 试图打通第一卷《判断力批判》(第二卷是《目的论判断批判》)的天人合一 。 二是写前27年写的《论崇高感和优美感》 , 属于前关键期 。 不以美学命名的康德美学理论体系 , 主要建立在前者之上 。 在康德之前 , 有以鲍姆加顿为代表的经验主义美学思想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布尔克 。 前者认为美是完美的 , 即善 。 后者认为 , 美是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激起爱欲的某种属性 , 具有功利主义的特征 。 康德的美学是建立在与两者的争论之上的 。 同时 , 它完全来源于理论 , 而不是像其他当代人一样 , 来源于对文艺的讨论 。 康德为他的美学画了一个单独的领域 , 即情感 。 这种情感是认知和意志的中介 , 正如判断是在理解和理性之间 。 它是研究和欣赏美学的乐趣 , 是不带兴趣和概念而具有普遍性和直接性的研究的乐趣 。
综上所述 , 茶艺之美 , 不仅仅是与茶有关的人、事、物所体验到的平凡而直接的愉悦 。 就于梅而言 , 茶是相当包容的 。 无论是茶本身:干茶、茶汤、茶味 , 还是茶会、茶人、茶史以及与茶有关的茶故事 , 无处不在 , 它都透露着茶独特的审美特征 。 以一个茶话会为例 。 在参加茶会的过程中 , 我们首先欣赏的是茶环境的美 。 茶馆的设计、灯光、陈设等都传达着用心之美 。 如果茶会位于野外 , 我们可以感受到与茶相对应的自然之美 。 其次 , 主客相遇时 , 能感受到礼仪之美;坐着的时候 , 可以感受到茶具的美;煮茶时能感受到茶色、香、味、形的美;在茶中交谈可以感受到语言和精神的美等等 。
从不同国家的茶会中 ,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民族和地区对茶和美的追求和品味 。 比如 , 英国的下午茶清淡优雅 , 体现了英国人特别是英国贵妇人以茶会亲的高贵优雅情趣 。 土耳其人特别喜欢几个人围坐在一起煮红茶 , 多加蜜糖 , 这样的饮茶 , 放在东方人的审美 , 是不可思议的 。 近代世界看待东方茶艺美学 , 对于日本茶艺的认可度相对高于中国茶艺 , 虽说日本茶艺乃是从中国东渡流传而来 , 但撇开主观因素而论 , 日本茶艺的确富有独立的思想体系和美学意韵 。 在日本 , 茶艺同传统的花道、弓道一样 , 被提到道的层面 。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为旨趣 , 体现着东瀛遒劲枯高的审美 , 从日本茶道的发展以及日本茶人对茶的珍视 , 也确实体现着一种专注而认真的日本美 。 .菜
回到我们的语境 , 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和巨大的文明中 , 中国茶的独特之美是什么?其他国籍的茶文化不同 , 中国茶 , 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 更是历史悠长、门类庞杂的中国文化的纽带与指向 。 在中国 , 茶联系起各阶层、各时代、各民族文化 , 同时 , 茶也是儒家、道家、佛家用以悟道体道的方法乃至接引后人的精神指向 。 到了现、当代 , 中国茶又是中国人文化寻根的一条脐带 。 当然 , 很多专家批评现代的中国茶人没有像日本茶人那样忠实的记载与继承祖辈的茶道形式和茶文化 。 笔者认为 , 这也既是中国茶与日本茶不同的根本 。 日本茶道美学构建在模仿前人 , 追求向大宗匠、大宗师看齐 。 而中国茶更多的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观念 , 也既是描摹自然 。 严格来说 , 中国茶并没有留下特别成体系的论着更不要提教育体系 , 然而细读中国文化典着 , 从 《易经》 、 《中庸》 、 《诗经》 、 《六祖坛经》 到民间小说话本 , 又有哪一本不是在说茶?哪一本没有包含着天人合一的茶境呢?与日本茶人的严谨、苛求比起来 , 中国历代茶人似乎更继承了提锹随后 , 醉死即埋的洒脱 , 中国茶文化 , 更注重茶或茶事中瞬间达到的交流 , 又更偏向对这种至高交流的坐忘 。 这不是一次茶事 , 或几辈茶人的观念所造就的 , 而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所沉淀下来的 。 从宏观的角度大体说来 , 中国茶艺美学有以下四个境界:人
推荐阅读
- 品茶是中国人的优雅,西湖龙井的功效
- 茗圣轩
- 铁观音茶艺茶道内容包含哪些
- 中国对联集锦——集合了一些工对、好对、妙对,及一些春联
- 云南省双江县茶艺展少数民族风情,普洱茶 减肥
- 中国男子跑步世界冠军是谁 中国第一个跑步世界冠军是谁
- 男生怎样穿搭显腿长?
- 条纹中国红灯笼的做法 中国红灯笼怎么做
- 二月初二中国传统都吃什么?龙抬头的食物有哪些
- 中国真正厉害的一种人:炒股其实很简单,每天认真读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