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菩萨挂上了钩,也免不了与道教攀个交情,释道两家,互不相亏,否则,龙虎山的徒众未免气馁 。
武夷山盘桓于福建、江西接壤的崇安县境内,相传昔有神人武夷君居此,故名 。 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奇岩,峰峦叠翠、怪石嶙峋 。 九曲溪蜿蜒十五里,萦绕山间,形成三弯九曲的胜景 。 五曲之中,有座道院名天游观,观前有棵老茶,盘根错结,旋绕于水石之间 。 每年,老茶树发十数枝芽,叶片肥厚稀疏,采制成茶,仅得二三两 。 天游观中,供着吕洞滨,因此将此茶称作“洞宾茶” 。
每年春天,茶树即将发芽之际,天游观道士向崇安县令禀报,县令便派家人在采茶的前一天晚上赶云,宿于观中 。 第二天,家人与道士踏着晨雾前云采茶,当即烘制 。 茶成之后,先以一杯供纯阳道吕洞宾,观中自留少许,其余的,封在一小瓶中,贴上封条由家人带给县令 。 据说洞宾茶“香而冽,粗叶盘曲如干蚕状,色青翠似松萝 。 新者但郑其清芬,稍为咀味,多则不宜 。 过一年后,于醉饱中烹尝之,则清凉剂也 。 ”记载此事的刘靖,当过五年崇安县令,年年将洞宾茶占为己有,想必不假 。 只是这位附庸风雅的七品芝麻官不懂茶道,将任内所搜括的半斤珍品,居然藏了十几年,结果“色香俱变矣” 。
洞宾茶的故事并不离奇,崇安县星村的“吕仙茶”就有点神了 。 星村盛产茶叶,有五株茶树,却与从不同,叶都是成对而生的,五株茶树从上到下,大小一模一样,茶质远胜其它茶树 。 村人都说是吕洞宾大仙人所栽,十分珍视 。 每当春茶抽芽时,全村人集合起来抓阄,抓中的那位,就是交了鸿运,采茶的事独任其劳 。 采制成茶,先送交官府,然后分给各家各户 。 由于产量很少,总茶不过数斤,每户仅得数两而已 。 因此,家家珍藏,遇到贵客才拿出去招待 。 这种茶,被称为“吕仙茶”,也叫“吕岩茶” 。
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无论是洞宾茶,还是吕仙茶,名气都不能叫响,茶种也未能繁衍,与“铁观音”简直别如天壤 。 细究起来,很可能与吕大仙人的名声有干系,八仙之中,吕洞宾的风流韵事最多,民间盛传他“三戏白牡丹”之类的韵事,尽管是度人成仙,但专找漂亮女人超度,难免落人话柄 。 而观音娘娘,自宋代以来,信奉者日多 。 一个是美丽端庄的少妇,一个是色色迷迷的风流道人,怎么可以同日而语呢?可见茶的“名”确实至关重大 。
洞宾茶、吕仙茶的名声逐渐湮没 。 武夷茶区里,又冒出一种“大红袍”,终于一炮打响 。
关于大红袍,有种种奇妙的传说 。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崇安县令,生了重病,求医吃药终不见效 。 武夷山天心寺的和尚知道了,便献上山寺所产的茶叶,没想到吃了几次,大病居然痊愈 。 这位到太爷感动至极,不过使他感动的对象不是献茶的和尚,而是那棵茶树 。 一天,县太爷屈驾亲临茶崖,对着那棵茶树三跑九叩,焚香礼拜 。 然后,他脱下红色官服,战战兢兢地爬上茶崖,将自己的朝服披在茶树上,以表感恩戴德的拳拳之心 。 大红袍的茶名便由此而来 。 另有人说,大红袍生于悬崖峭壁之上,人莫能攀,风吹叶附,捡回来制茶能治百病 。 此说远不如上述说法动听玄乎,所以流传不广 。
不过,认真追究起来,前一个传说也颇有破绽 。 县令服色,历代虽有变化,但从不服红袍 。 这倒反映出中国民间传闻的文化特点,口耳相传,难免以讹传讹 。 结果是越传越神,越神越传,所谓“真实”,反倒被人忽视了 。 这果神奇的茶树,至今犹存 。 如果你来到武夷山天心岩附近的九龙窠,不畏艰险,攀登崎岖小道,便可到过它的生长处 。 一片岩壁上镌有“大红袍”三个大字,石罅间生长着几丛一米高的灌木茶丛,模样并不奇特,只是叶质稍厚,芽叶微微泛红,也许质厚色红便是大名鼎鼎的大红袍茶树命名的真正来源吧 。
推荐阅读
- 大红袍概述
- 宿迁特色美食 宿迁特色美食饼
- 手机淘宝怎么撤销退货申请?
- 怎么样使图片不大于2m
- 蓝牙耳机如何更改语言模式
- 如何备份与恢复QQ聊天记录
- 眼霜的正确使用手法
- 开酸奶吧加盟店四大主要问题
- 普通电脑可以装苹果系统吗
- 像素及大小 如何 快速/批量 降低图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