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茶会随想

二十年的岁月蹉跎 , 在弹指一挥间即逝 , 但会给人们留下历史的印迹 , 让人们产生无穷无尽的遐思 , 尤其是文物古迹方面 , 法门寺历史文化正是这样 。 1987年4月3日 , 法门寺宝塔地宫中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稀世珍宝 , 其中之一就有一整套唐代皇室奉纳品茗的金银茶器 , 引起了海内外茶文化界的高度关注 , 以至于围绕此宝物争论的话题更加广泛 , 学术研究的课题不停的在拓展 , 愈辩愈新 , 从未停止过……2008年11月8日至9日 , 法门寺博物馆隆重举行了“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法门寺博物馆建馆20周年纪念”大会 , 自然又刮起了一阵研讨旋风 。 让我们再次剥去历史的尘埃 , 把当时在地宫后室的坛场中心供奉着的一套以金银质为主的系列茶具 , 曾是以唐僖宗皇帝小名“五哥”为标记的茶具实物为主题加以论说 , 这是陆羽茶经中都从未记载过的事件 , 也是我国20世纪及世界考古史上和茶文化考古研究中的最重要、最重大、最有意义的发现 , 从而也揭开了唐代茶文化研究的新一页 , 从根本上揭示出了中国茶叶及茶文化与日本等诸国的渊源关系 。 据地宫出土《衣物账》碑记载 , 地宫安奉唐懿、僖宗皇帝供奉的茶具为:“笼子一枚 , 重十六两半 。 龟一枚 , 重二十两 。 盐台一幅 , 重十三两 。 结条笼子一枚 , 重八两三分 。 茶槽子、碾子、茶罗匙子副七事 , 共八十两……琉璃钵子一枚 , 琉璃茶碗托子一副”等 。 另外 , 还有长柄银勺、银则、菱弧形银方盒、盘圆座银盐台 , 无疑都属于茶器 。 还有 , 秘色瓷器中的小碟、琉璃器中的盘子 , 都可视为唐代宫廷饮茶过程中的器具……正如唐朝陆羽所说:“茶之为饮于国朝(唐)” 。 从这一件件实物中就可以看出 , 皇宫里头的饮茶在唐朝时期堪称绝顶之峰 , 最为豪华奢侈、最为讲究、最为精细、最为纳贡 , 好像成为国家的一件大事 。 当时唐朝湖州刺史张文规留有《湖州贡焙新茶》就是例证:“凤辇寻春半醉回 , 仙娥进水御帘开 。 牡丹花笑金钿动 , 传奏湖州紫笋来 。 ”这首诗就是真实描写了当年浙江长兴顾渚山紫笋茶是如何进贡朝廷的情景 。 还有唐朝诗人李郢在《茶山贡焙歌》诗中写道:“驿骑鞭声宕流电 。 半夜驱夫谁复见?十日王程路四千 , 到时须及清明宴 。 ”从江南著名茶乡 , 再到大唐长安城里的皇室 , 一年一度的清明茶宴红极一时 , 也让皇帝快乐一生 , 最后他们将欲饮茶珍惜器皿都送封到皇家的寺院——法门寺 , 陪奉礼献佛祖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 , 把茶禅一味的涵义尽情的释放 , 无不让后人感慨万千 。 当然 , 对我来说感慨万千的还要数法门寺茶文化学术研讨会 。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 当茶文化的劲风吹拂到我国众多的大中城市 , 法门寺宫廷茶具就像一件很有吸引力的磁石 , 吸引来了海内外众多的茶商、茶企和茶馆经营者 , 这也让“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陕西茶叶事业大受益处 。 随着法门寺博物馆茶文化学术活动的屡次举办 , 提高了国人对陕茶的再认识 。 首先是拉动了陕西茶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复苏了古城西安的茶馆业;三是茶文化研究和一大批茶人走向了全国乃至国际;四是佛教文化中的茶禅风味现象更加突显;五是陕西茶经济、茶产业、茶品牌名扬海内外 , 这都是茶文化的魅力无穷……陕西在文化强省的战略中 , 法门寺茶文化成了一个特别的文化符号 。 【法门寺茶会随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