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名茶之蒙顶黄芽


四川名茶之蒙顶黄芽

文章插图
 
蒙顶黄芽为中国十大名茶 , 至今还在保留闷黄工艺的顶级黄芽茶 。 特级蒙顶黄芽茶青采用明前全芽头制作、每市斤干茶需要4万—5万个芽头 。 蒙顶黄芽做工精细 , 采用传统炒闷结合的工艺 , 采用嫩芽杀青 , 草纸包裹置灶边上保温变黄 , 让茶青在湿热的环境下自然发酵 , 然后做型 , 再包黄烘干 。 口感鲜醇甘爽 。
蒙顶山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 。 从现存世界上关于茶叶最早记载的王褒《童约》和吴理真在蒙山种植茶树的传说 , 可以证明四川蒙顶山是茶树种植和茶叶制造的起源地 。 蒙山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 , 为青藏高原到川西平原的过渡地带 , 号称“天漏”雅安与名山两地之间 。 蒙顶山山势巍峨 , 峰峦挺秀 , 绝壑飞瀑 , 重云积雾 。 古人说这里“仰则天风高畅 , 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 , 众山罗绕 , 茶畦杉径 , 异石奇花 , 足称名胜” 。 据史料记载:“禹治水功成 , 旅祭于此” 。 蒙山有上清、菱角、毗罗、井泉、甘露等五顶 , 亦称五峰 , 远眺蒙顶山 , 五峰突兀 , 型似莲花 , 蒙顶山既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更是我国名茶最早发祥地 , 名山名茶相得益彰 。
 
四川名茶之蒙顶黄芽

文章插图
 
制作过程
蒙顶黄芽制造分杀青、初包、复炒、复包、三炒、堆积摊放、四炒、烘焙八道工序 。 由于芽叶特嫩 , 要求制工精细 。
杀青:用口径50厘米左右的平锅 , 锅壁表面平滑光洁 , 采用电热或干柴供热 。 当锅温升到100℃左右 , 均匀地涂上少量白蜡 。 待锅温达130℃时 , 蜡烟散失后即可开始开杀青 。 每锅投入嫩芽120-150克 , 历时4-5分钟 , 当叶色转暗 , 茶香显露 , 芽叶含水率减少到55-60% , 即可出锅 。
初包:包黄是形成蒙顶黄芽品质特点的关键工序 。 将杀青叶迅速用草纸包好 , 使初包叶温保持在55℃左右 , 放置60-80分钟 , 中间开包翻拌一次 , 促使黄变均匀 。 待叶温下降到35℃左右 , 叶色呈微黄绿时 , 进行复锅二炒 。
复炒:锅温70-80℃ , 炒时要理直、压扁芽叶 , 含水率下降到45%左右 , 即可出锅 。 出锅叶温50-55℃ , 有利于复包变黄 。
复包:得炒以后 , 为使叶色进一步黄变 , 形成黄色黄汤 , 可按初包方法 , 将50℃的的得炒叶进行包置 , 经50-60分钟 , 叶色变为黄绿色 , 即可复锅三炒 。
三炒:操作方法与复炒相同 , 锅温70℃左右 , 炒到茶条基本定型 , 含水率30-35%时即可 。
堆积摊放:目的是促时叶内水分均匀分布和多酚类化合物自动氧化 , 达到黄叶黄汤的要求 。 将三炒叶趁热撒在细篾簸箕上 , 摊放厚度5-7厘米 , 盖上草纸保温 , 堆积24-36小时 , 即可四炒 。
四炒:锅温60-70℃ , 以整理外形 , 散发水分和闷气 , 增进香味 。 起锅后如发现黄变程度不足 , 可继续堆积 , 直到色变适度 , 即可烘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