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南理窟”的清仓盘点


“道南理窟”的清仓盘点

文章插图
 
如果有人要问武夷山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 , 我想 , “了解”武夷山的人都会争先恐后地代表武夷山(毫无疑问只要是人 , 其实谁也代表不了武夷山)告诉你:武夷山是理学输入南方的转运站 , 是规模最大的理学的生产加工基地和理学产品批发零售的集散地 。 当然 , 以上答话的语言方式是我代为归纳的 , 我相信他们的表达比我要优雅得多 。 但这无伤大雅 , 其内容绝对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
这种观点成为不争的公论 , 不仅因为“程门立雪”几乎和“断臂学佛”拥有同样崇高的美誉度;不仅因为程颢老师望着弟子杨时、游酢南归武夷山时的背影 , 而发出“吾道南矣”的欣怀慰叹;更因为百余年后 , 一个住在武夷山五十多载叫做朱熹的老夫子成了理学的集大成者 , 也就是理学最大的生产商经销商 , 其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售了八百余年 , 依然是今天读书人不能不消费的食粮和营养品 , 并且还远销海外 。
但如果因为这 , 就简单地认为理学是武夷山的荣幸和骄傲 , 我实在不能苟同 。 如果说理学是一粒种子 , 那么武夷山无疑就是适合这颗种子生长所需要的不可多得的土壤、阳光、空气和水分 。 也就是说恰恰因了武夷山 , 理学这颗种子才不至于零落成泥 , 才有了生命的依托 , 才绽放得如此绚烂 。
我曾经无比惊讶于历代渊博的读书人居然都把武夷山的理学误读为孔孟的传承 , 儒学的正统 。 仅仅因为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和胡安国的《春秋传》以及蔡沈的《书集传》等书后来被钦定为科举取士的经文定本吗?要知道在上帝长期缺席的东方 , 读书人始终履行着神职 。 他们丰厚的人文背景很容易就把屈原当作标准的人生来景仰 , 而完全忽略了陶渊明们原于自然的真实的生命方式 。 因而 , 事实上读书人充其量只不过是人文羊水呛出来的生命变异的延伸 , 从严格意义上说是没有任何本质上可以值得借鉴的 。 他们不知道理学是什么 , 也就不难理解了 , 正如他们不知道青苔是什么一样 。
中国人很早就从自然当中获得了符合自然的生命方式 , 这不知让伽利略之后的西方人感到怎样的自惭形秽 。 《周易》是第一道揭示自然属性的生命景观 。 诸子百家中 , 当孟轲、荀况和墨翟们为人性问题而争论不休的时候 , 只有“守形而忘身”的庄周成了自然长出的唯一的一片叶子 。 此后因不可遏止的文化泛滥使人类的自然属性被铺天盖地的精神迷雾所淹没 , 直到南北朝陶潜的真实回归和简单生命的浮出 。
而理学正是继周易、庄子、陶令之后第四次自然对人性复苏的浪潮 , 并第一次开始对自然根源的探究 。 宋代是我国全景式人文序列扇行展开的时代 , 文化的纷繁较之前代唐诗的单调多少让人感到鸟瞰的晕眩 。 正是在这样一个纷纭的时代 , 常在洛水和黄河边散步并略有所悟的邵康节 , 写了一本《皇极经世》 , 在意识领域揭示了自然生命中理的存在 , 而周敦颐的《太极图•易说》则把贯穿自然万物整个过程的理(太极)在客体世界和自然生命中抽离出来 , 让你看明白后又安放回去 。 这就是理学思想的来源 。
【“道南理窟”的清仓盘点】朱熹的理、气学说不仅得益于濂、洛、关学的启示 , 更源于自身“天问”的自然禀赋 。 他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根本 , 而气发育了万物 。 这种纯粹源于自然的哲学 , 实在没有理由强制性地把它嫁接到建立在人性构成的社会基础上的儒家学说的裙带之下 。 诚然 , 正如对万物生命的关注一样 , 朱熹们同样不遗余力地对孔孟哲学进行了全面的理的揭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