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是以养生修心为宗旨的饮茶艺术 , 涵蕴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三义 。 在中国茶道中 , 饮茶之道是基础 , 饮茶修道是过程 , 饮茶即道是终极 。 饮茶之道 , 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 , 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 , 重在宗教哲理性 。
中国茶道集宗教、哲学、美学、道德、艺术于一体 , 是艺术、修行、达道的结合 。 饮茶艺术与修道合二而一 , 不知艺之为道 , 道之为艺 。
中国茶道既是生活的艺术 , 更是人生的艺术 。
饮茶之道和修茶之道
茶道 , 无非就是藉饮茶而修道 。 当然 , 茶道中的饮茶与日常生活中的大众化饮茶有所不同 , 它包含备器、择水、取火、侯汤、习茶的一系列程序和技艺 。 茶道中的饮茶本质上是艺术性的饮茶 , 是一种饮茶艺术 , 这种饮茶艺术用中国传统的说法就是“饮茶之道” 。 修习茶道的目的在于养生修心 , 以提高道德素养、审美素养和人生境界 , 求善、求美、求真 , 用中国传统的说法就是“饮茶修道” 。 因此 , 可以为茶道下个定义:茶道是以养生修心为宗旨的饮茶艺术 , 简言之 , 茶道即饮茶修道 。
中华茶道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 , 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 , 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 相辅相成 , 缺一不可 。 饮茶修道 , 其结果在于悟道、证道、得道 。 悟道、证道、得道后的境界 , 表现为一切现成 , 饮茶即道 。 饮茶即道是茶道的最高境界 , 茶人的终极追求 。 因此 , 中华茶道涵蕴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三义 。
文章插图
(一)饮茶之道
饮茶之道即饮茶的艺术 , 也就是今天我们通常所说的茶艺 , 道在此作方式、方法、技艺 。
中国历史上先后形成四类饮茶之道——茶艺 , 即煮茶茶艺 , 以陆羽《茶经》为代表的煎茶茶艺 , 以蔡襄《茶录》和赵佶《大观茶论》为代表的点茶茶艺 , 以张源《茶录》和许次纾《茶疏》为代表的泡茶茶艺 。 煮茶茶艺可谓源远流长 , 自汉至今 , 绵延不绝;煎茶茶艺萌芽于西晋 , 形成于盛唐 , 流行于中晚唐 , 衰于五代 , 至南宋而亡;点茶茶艺萌芽于晚唐 , 形成于五代 , 流行于两宋 , 衰于元 , 至明朝后期而亡;泡茶茶艺萌芽于南宋 , 形成于明朝中期 , 流行于明朝后期至清朝中期 , 近现代一度衰退 ,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复兴 。
(二)饮茶修道
饮茶修道是借助饮茶活动以修行证道、体道悟道 , 此道指道德、规律、真理、本源、生命本体、终极实在等 。
壶居士《食忌》:“苦荼久食 , 羽化 。 ”壶居士又称壶公 , 传说是道教的真人之一 , 认为人长久饮茶可以得道而羽化飞升 。
陶弘景《杂录》:“苦荼轻身换骨 , 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 。 陶弘景(456—536) , 秣陵(今江苏江宁县)人 , 道教著名的理论家、医药家 , 齐梁时隐居句容茅山修道 , 号华阳真逸 , 曾撰《真诰》、《神农本草经集注》等道书、药书数十种 。 他从道教修炼的理论角度 , 提出饮茶能使人轻身换骨、羽化成仙 。
唐释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云:“一饮涤昏寐” , “再饮清我神” , “三饮便得道” , “孰知茶道全尔真 , 唯有丹丘得如此 。 ”“真者 , 精诚之至也 , 不精不诚 , 不能动人” , “真者 , 所以受于天也 , 自然不可易也 。 故圣人法天贵真 , 不拘于俗 , 愚者反此 。 真悲无声而哀 , 真怒未发而威 , 真亲未笑而和 。 真在内者 , 神动于外 , 是所以贵真也 。 ”(《庄子·渔父》)道家的“真”是指不事雕琢、质直平淡的自然状态 , 又与性、德义近 。 “真者 , 即人人具足之真性命也”(张伯端《悟真篇》朱云阳注) , “全真” , 就是保全“真性” 。 真者受于天、秉于道 , 所以“全真”就是全我之真 , 以应天地之真 , 也唯有得道才能全真、全德、全性 。 皎然作为中华茶道的倡导者、开拓者之一 , 认为通过饮茶可以涤昏寐、清心神、得道、全真 , 揭示了茶道的修行宗旨 。 他在另一首诗《饮茶歌·送郑容》中表达了同样的观念 , 即丹丘子就是饮茶而羽化成仙的:“丹丘羽人轻玉食 , 采茶饮之生羽翼 。 名藏仙府世空知 , 骨化云宫人不识 。 ”
推荐阅读
- 茶道的概念:茶道从哪来
- 茶艺,到底是什么?
- 泡茶本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在茶道中,则简而不俗
- 极简主义的茶道-----干泡法
- 神秘诡异的“萨默顿人”之死
- 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需要注意哪几点呢?
- Excel函数公式中通配符的使用
- 适合室内养护的观赏竹子--荷花竹
- 如何设置您的任天堂开关
- 优考试系统防切屏的判定方法与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