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贡茶史

蒙顶茶从唐朝开始被列为“贡茶” , 一直沿袭到清末 。 我国研究茶史的专家惊叹:这在中国茶史上也是罕见的 。 蒙顶贡茶分为“正贡”与“陪贡” 。 “正贡”茶是皇帝用来祭祀天地、宗庙的 , 每年在蒙顶山“皇茶园”采摘 。 “皇茶园”始建于唐代 , 先称贡茶院 , 后称仙茶园 。 明孝宗弘治十三年正式命名为“皇茶园” 。 它是用石栏围起的面积仅3.5平方米的肥土沃壤 , 位于蒙顶山五峰之间的凹地 , 因地势低凹 , 每次遇到降雾天气 , 这里的雾气总是最后散去 , 它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是山中最适于茶叶生长的地方 , 而它也是吴理真选择种植七株仙茶的地方 。 【蒙山贡茶史】在每年春茶采摘的时候 , 地方官择吉祥之日 , 率领乡绅僧众 , 祭拜神灵 , 然后由12名采茶僧(象征一年12个月) , 在“皇茶园”采茶 。 在这里 , 采茶僧沐手、薰香 , 采茶时每人采摘30个芽头 , 12人共采茶360芽(象征一年) , 这些采摘的皇茶将被送往古代僧人专制皇茶的地方——智矩寺加工精制 。 在智矩寺 , 僧人们用最传统的制茶方式制茶 , 他们利用竹剪选裁茶叶 , 然后焙炒、揉搓成形、摊凉、微火慢焙、摊凉、皇茶入银瓶、装箱盖印 , 最后交付送茶使者送往京都进贡 。 “陪贡”茶则制28斤 , 只供皇帝享受 。 这28斤贡茶是在“皇茶园”外的百亩茶地中采摘的 。 古时因皇帝要求喝道原味的蒙顶茶 , 就让数名16岁处子之身的童女 , 在禁食辛腥 , 吃斋一个月之后 , 用嘴唇一个个将芽头采摘下来 , 以此避免指甲对芽头的破坏 , 保证芽头的新鲜 。 采摘下的芽头再送往智矩寺 , 由制茶高僧经过多道工序加工为“陪贡茶” , 然后同“正贡”茶一道送往京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