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茶毛虫
茶毛虫又名茶黄毒蛾、摆头虫 。 属鳞翅目毒蛾科 。 全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 , 是我国茶区的一种重要害虫 。 主要为害茶叶 , 还可为害油茶、柑桔等 。 幼龄幼虫咬食茶树老叶成半透膜 , 以后咬食嫩梢成叶成缺刻 。 幼虫群集为害 , 常数十至数百头聚集在叶背取食 。 发生严重时茶树叶片取食殆尽 。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0毫米 , 翅展约28毫米 。 雌蛾稍大 , 体翅黄褐色;雄蛾稍小 , 黑褐色 。 前翅中间有2条淡黄色横纹 , 翅尖淡黄色区内有2个黑点 。
雌蛾体末端有黄色毛 丛 。 卵成块产 , 卵块椭圆形 , 上覆黄色茸毛 。 成熟幼虫体长约20毫米 , 黄褐色 。 胸部三节稍小 。 各体节有8个黄色(前期)或黑色毛瘤 , 上生黄褐色毒毛 。 全体还密生长短不齐的黄色毒毛 。 蛹黄褐色 , 长约9毫米 , 外有土黄色丝质薄茧 , 茧长约13毫米 。
发生规律:多代性 , 各地发生代数有差异 。 在湖南一年发生3代 , 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 。 各代幼虫发生为害期分别在4~5月 , 6~7月 , 8~10月 。 一般以春、秋两季发生重 。 幼虫老熟后在茶丛根际落叶土表下结茧化蛹 。
防治方法:(1)每年11月至翌年4月 , 人工摘除越冬卵块 。 (2)摘除各代初孵幼虫 群 。 (3)成虫发生期点灯诱蛾 , 或利用性激素诱杀雄蛾 。 (4)结合耕作深理结茧虫蛹 。 (5)生物防治 。 利用茶毛虫黑卵蜂和绒茧蜂防治卵块和幼虫 。 幼虫期喷洒苏芸金杆菌或茶毛虫核虫多角体病毒 。 (6)药剂防治 。 幼虫期喷施90%敌百虫、80%敌敌畏、50%马拉硫磷、50%杀螟松、50%辛琉磷各1000~1500倍液 , 或10%二氯苯醚菊酪、20%杀灭菊酯、2.5%溴氰菊酪各5000~6000倍液 , 或25%灭幼腮1000倍液 。
茶毒蛾
茶毒蛾幼虫及为害症状
形态特征:雌蛾体长约18毫米 , 翅展约30~40毫米;雄蛾体略小 , 体翅暗褐色至板栗黑色 , 前翅基部色深 , 外横线细黑弯曲 , 内沿有一较大近圆形的黄白色斑 , 翅尖有3条短黑斜纹 , 靠近中横线隐现有2条相互靠近的细黑曲线 。 后翅色稍浅 , 无线纹 。 腹部纵列有3~4个黑色毛丛 。 卵黄白色 , 近球形 , 顶部凹陷、成块状 。 成熟的幼虫体长23~36毫米 , 黑褐色 , 较细长多毛 , 一腹部第一至第四节背面各有一对荤褐色毛束 , 第五节有一对白色较
第短的毛束 , 八节背面有一对灰色毛束 , 向后斜伸 。 背中及体侧有红色纵线 。 蛹外有丝茧 , 棕褐色 。
发生规律:多数茶区年发生4代 , 以卵块附在茶树中下部老叶背面越冬 。 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第一代在3月下旬~4月上旬 , 第二代在6月上旬~6月下旬 , 第三代在7月中旬~8月中旬 , 第四代在8月下旬~10月上旬 。 初孵出的幼虫群集性强 , 2龄后逐渐分散为害 。
防治方法:
1.发生严重的茶园每年11月至翌年4月 , 人工摘除卵块 , 逐园逐丛检查 , 发现叶背有黄色绒毛状的卵块 , 将其叶片摘除 , 在幼虫孵化前集中堆放在一个小盆中 , 小盆外再放一个大盆 , 大盆内放一些水并加入农药敌百虫 , 放在茶园附近 , 待茶毛虫及茶毒蛾孵化后爬出来 , 掉在药水中 , 即可将其杀死 , 而寄生蜂羽化后可飞回茶园消灭此类害虫 。
推荐阅读
- 同翅目吸汁型害虫
- 预防新型肺炎病毒手抄报预防新型肺炎病毒手抄报怎么画
- wpsppt中如何制作阳光创意型目录
- wps演示中如何制作橙色活力商务型目录
- wps演示中如何制作简约商务型目录
- wpsppt中如何进行矩形色块型图文排版
- wpsppt中如何制作红灰撞色创意型目录
- wps演示中如何进行时尚简约型图文排版
- wps演示中如何制作矩形撞色型时间轴
- wps演示中如何制作棕色沉稳型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