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 , 由于地方官员的争宠 , 武夷岩茶名声日高 , 已悄然进入京都皇室 , 但真正列为贡御之品而生产制作的还在元、明两朝 。 【武夷贡茶的历史渊源】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 , 浙江省平章高兴路过武夷山 , 监制了“石乳”茶数斤入献皇宫 , 深得皇帝爱赏 。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 , 高兴又命令崇安县令亲自监制贡茶 , “岁贡二十斤 , 采摘户凡八十 。 ”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 , 高兴的儿子高久住任邵武路总管之职 , 就近到武夷山督造贡茶 。 第二年即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 , 他在武夷山九曲溪之第四曲溪畔的平坂之处创设了皇家焙茶局 , 称之为“御茶园” 。 从此 , 武夷岩茶正式成为献给朝廷的贡品 , 每年必须精工制成龙团饼 , 沿着驿站递送进入大都(今北京) 。 当时御茶园的建筑物巍峨、华丽 , 完全按照皇家的规格模式设计和构建 。 进了仁凤门 , 迎面就是拜发殿(亦名“第一春”殿) , 还有清神堂、思敬堂、焙芳堂、宴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碧云桥 。 又有通仙井 , 覆以龙亭 , 称之为通仙亭 , “皆极丹陛之盛 。 ” 御茶园设有场官、工员 。 场官主管岁贡之事 。 后来贡制扩大 , 采摘、制茶的农户增加到250户 , 采茶360斤 , 制龙团五千饼 。 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 , 崇安县令张瑞本在御茶园的左右侧各建一场 , 悬挂“茶场”的大匾 。 元至顺二年(公元1332年) , 建宁总管在通仙井之畔建筑一个高五尺的高台 , 称为“喊山台” , 山上还建造了喊山寺 , 供奉茶神 。 每年惊蛰之日 , 御茶园官吏偕县丞等一定要亲自登临喊山台 , 祭祀茶神 。 祭文曰:“惟神 , 默运化机 , 地钟和气 , 物产灵芽 , 先春特异 , 石乳流香 , 龙团佳味 , 贡于天下 , 万年无替!资尔神功 , 用申当祭 。 ”祭毕 , 隶卒鸣金击鼓 , 鞭炮声响 , 红烛高烧 , 茶家拥集台下 。 同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响彻山谷 , 回音不绝 。 在回荡嘹亮的喊山声中 , 通仙井的井水慢慢上溢 , 甚为奇异 。 有人解释之当时已是惊蛰 , 地气温热 , 加之祭祀茶神时火熏热炙 , 地温增高 , 井水渐溢 , 这是可能发生的现象 , “茶神享醴 , 井水上溢”之说无非增加一种神奇的色彩 , 并非迷信 , 无可厚非 。 茶农因称通仙井的井水为“呼来泉” 。 武夷贡茶鼎盛于元朝 。 元亡明兴 , 贡茶制度仍沿袭前朝 , 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 , 皇帝朱元璋诏令全国产茶之地按规定的每岁贡额送京 , 并诏颁福建建宁(按 , 武夷山当时归属于建宁府)所贡的茶为上品 。 茶名有四:探春、先春、次春、紫笋 , 并下令不得辗捣为“大小龙团” , 按新的制作方法改制成为芽茶入贡 。 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由于御茶园疏于管理 , 茶树枯败 , 茶业衰落 , 武夷岩茶遂免于进贡 。 御茶园前后经历255年 。 它的兴废 , 引起了后人的深深喟叹 。 编纂《武夷山志》的清人董天工在《贡茶有感》中写道:“武夷粟粒芽 , 采摘献天家 , 火分一二候 , 春别次初嘉;壑源难比拟 , 北苑敢矜夸 。 贡自高兴始 , 端明千古污 。 ”御茶园精制贡茶 , 取悦天子 , 源于进献贡茶的北宋蔡襄(曾任端明殿学士) , 其造成加重茶农负担 , 理应受到抨击 。 但由于御茶园悉心栽培和精工制作贡茶 , 使武夷岩茶品质益精 , 影响日大 , 独秀于茶坛 , 称雄于建州 , 为世人青睐 , 被皇帝天子所确认 , 进一步确定了武夷岩茶正统的高贵地位 , 其客观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
推荐阅读
- 中国元代时都有哪些名茶
- 老舍的猫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猫作者采用了什么的写法
- 丰韵尤存什么意思 丰韵尤存的含义
- 安溪铁观音打响保卫战
- 铜和浓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铜和浓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什么
- 草船借箭的故事草船借箭给我们的启发
- 南瓜的儿童简笔画 南瓜的儿童简笔画怎么画
- 中国昆明犬一般多少钱
- 常的音序是什么 常的音序是啥
- 中国昆明犬有几种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