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 , 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 。 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 , 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 , 距今约4200年 。 器类有罐和钵 。 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 , 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 。
文章插图
中国红5头欢天喜地灯笼茶具套装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 。 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 。 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 。 瓷片质地细腻 , 釉面有光泽 , 胎釉结合紧密牢固 。 从显微照相可见 , 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 。 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 , 或是显微结构上 , 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 。 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
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 南方青瓷的生产 , 如浙江越窑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 在绍兴、余杭、吴兴等地也都设有窑场 , 形成独自的窑系 。 所谓窑系 , 是指某一着名窑场与附近或外省的一些窑场均生产某一种或几种相同类型的产品 , 这些窑场就构成一个窑系 , 以主要和最有影响的窑场命名 。 浙江是中国最早形成窑系的地区 , 其原因可能与这里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制瓷业特别发达有关 。
越窑生产青瓷与黑瓷 , 到西晋晚期也生产青釉褐斑瓷 , 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点彩 , 以打破青瓷的单色格调 。
三国时越窑的产品胎质坚硬细腻 , 呈浅灰色;釉汁纯净 , 以淡青色为主 , 黄或青黄色少见;器型有碗、碟、罐、壶、洗、盆、钵、盒、盘、耳杯、香炉唾壶、虎子、水盂、泡菜坛等日用瓷 。 西晋时又出现了了扁壶、鸡壶、烛台和辟邪等新产品 。 南朝时佛教盛行 , 瓷器上多以莲瓣或莲花作为装饰 。 从三国到隋统一前的数百年中 , 以越窑为代表的瓷器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 。 它的品种繁多 , 式样新颖 , 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 成为人们不可须臾离开的用具 。
此外 , 在南方当时还有婺州窑、湘阴窑和丰城窑等着名窑址 。
北方瓷器的出现要晚于南方 , 大致是从北魏晚期到隋(公元581-618年)统一前的近百年中发展起来的 。 北朝青瓷的器型有碗、盘、杯、罐、壶、瓶、盒等 , 多为日常用品 , 陈设品较少 。 莲瓣罐是北朝典型产品 。 它有三系、四系、六系和方系、圆系、条系的区别 , 均从肩至腹堆塑成肥硕的莲瓣 , 有六瓣或八瓣不等 , 底有圈足 。 最能代表北方青瓷生产水平的器物 , 是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4件莲花尊 。 其体积最大的一件高约70厘米 , 口至肩部有三周贴花 , 饰飞天纹、宝相花纹、兽面纹和蟠龙纹 。 肩有六系 , 其下有六层堆塑上覆下仰莲瓣纹 。
北方瓷器生产虽晚于南方数百年 , 但它一旦掌握了青瓷生产之后 , 便迅速改进生产技术 , 提高工艺水平 , 并结合北方的人文特点 , 导致了白瓷的出现 。 白瓷是由青瓷发展而来的 , 两者的区别仅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不同 。 瓷土含铁量少则胎呈白色 , 含铁量多则胎色较暗 , 呈灰、浅灰或深灰色 。 就瓷器本身的发展而言 , 是从单釉瓷向彩瓷发展的 , 无论是褐绿彩、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红 , 还是斗彩、五彩、粉彩或珐琅彩 , 都是以白色为衬托 , 来展现各种色彩的艳丽与美妙的 。 所以 , 白瓷的产生 , 对瓷器的发展有及深远的影响 , 至唐代已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 。
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10件白瓷器 , 是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白瓷 , 有碗、杯、三系罐、四系罐、长颈瓶等 。
推荐阅读
- 中国舞考级证书哪个最权威最权威的中国舞考级证书是哪个
- 中国允许养的特殊宠物
- 红红火火中国年手抄报
- 茶马古道的文化特征
- 中国茶艺的发展历史
- 明清两代茶具演变
- 秦汉以前和三国两晋茶具的发展
- 中国茶具的悠久发展历史
- 纵观中国茶叶史,体验茶叶历史变迁
- 中国能养的霸气的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