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饮乌龙茶时,拿看茶杯,从鼻端慢慢移到嘴边,乘热闻香,细品其味 。 特别是武夷岩茶和铁观音有一种茶香,闻香时不是把茶杯久置鼻端,而是慢慢由远及近,来回往复,即觉阵阵茶香扑面而来,品饮时甘香适口,余韵不绝 。
花茶饮法
花茶,大多是选用芳香浓郁的鲜花和经过精工细制的绿茶窨制而成,茶引花香 。 花茶中以茉莉花茶为多,也最受人们的喜爱 。 泡饮花茶多用瓷杯,取一撮花茶置干杯内,用沸水冲泡,加盖四五分钟后即可品饮 。 如饮茶人数较多,往往采用壶饮法,即将适量的花茶置于壶内,冲泡四五分钟后,倾入茶杯或茶碗中饮用 。
花茶的饮法,与普通绿茶相仿,但需特别注意防止香气的散失,使用的茶具、茶水要洁净无异味,最好选用白瓷有盖茶杯,以衬托花茶固有的汤色,保持花茶的芳香 。
砖茶饮法
砖茶,亦称茶砖,是将茶叶紧固成像砖一样的形状,它是我国边疆兄弟民族极为喜爱的茶种 。 藏族习惯将砖茶制成酥油茶饮用,而蒙古族和维吾尔族又喜欢饮用奶茶 。
藏族同胞烹煮酥油茶的方法是:先将砖茶切开捣碎,加水烹煮,然后滤清茶汁,倒人预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搅拌器中,不断搅拌,使茶汁与酥油充分混和成乳白色的汁液 。 之后,将它倾入茶壶,以供食用 。 藏胞多用早茶,饮过数杯后,在最后一杯饮到一半时,即在茶中加入黑麦粉,调成粉糊,俗称糟粑 。 午饭时喝茶,一般多加麦面、奶油及糖调成糊状热食 。
蒙古族同胞的饮茶,除城市和农业区采用泡茶以外,牧区几乎都用铁锅(铜壶〕熬煮,放入少量食盐,称为咸茶,这是日常的饮法 。 遇有宾客来临或遇节日喜日,则多饮奶茶 。 奶茶烹煮方法是,先将砖茶切开捣碎,用水煮沸数分钟,除去茶渣,放进大锅,掺入牛奶,加水煮沸,然后放进铜壶,再加适量的食盐,即可成咸甜可口的奶茶 。 有的还在茶汤中加入适量经过炒焙的炒米(类似于小米).蒙古族牧民一般每天要喝三次茶 。 晨午两次当饭,晚上一次才算是饮茶 。
维吾尔族同胞的煮茶与蒙古族同胞类似,但饮法上有自己的特点,像我们平常吃青菜一样,连汤带汁一起下肚,以弥补水果、蔬菜的不足 。
特殊饮用法
用开水冲泡茶叶而饮,是近代比较普遍的饮茶方法 。 但用茶叶煮作羹饮或作为菜肴,知道的却不多 。 在我国云南、广西、湖南一带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至今还存在着古时候遗留下来的几种茶叶特殊饮用法 。
烤茶,也称爆冲茶 。 居住在云南东北、西北部及西双版纳的兄弟民族现在还习惯于饮烤茶,即用椒、姜、桂与茶共煮而饮 。 用于烤茶的茶叶一般是晒青毛茶 。 这种茶叶在初制过程中,是采用阳光干燥,茶叶含水分较高,如采用一般冲饮方法,不仅没有香气,而且有日晒味 。 采用烤后品饮的方法,则香气清高,回味无穷 。
煨茶,亦称烧茶 。 云南南部的一些兄弟民族,如傣族、佤族等均习惯饮用煨茶 。 煨茶用的是从茶树上采下的一芽五六片叶的新鲜嫩枝条,带回家中,直接放在明火上烘烧至焦黄后,再放入茶罐内煮饮 。 此类茶叶因未经揉制,茶味较谈,还略带苦涩味和青气 。
打油茶 。 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互相毗邻的地区一些地方,村前村后、园庭周围,都种有几株茶树,任其自然生长,每年采叶一二次 。 将叶放人甑中或锅中蒸煮,等叶变黄,取出淌干,加米汤少许略加揉搓,再用明火烤干,充分干燥后成为打油茶的调制原料 。 在烹煮中需在油锅中加入花生、黄豆、芝麻、玉米花、干笋子等 。 据说,这种茶汤营养十分丰富,一些机关食堂也备用此茶 。
推荐阅读
- 中 中国的饮茶方式
- 上 茶文化与宗教发展的联系
- 中国茶道与道教
- 制茶历史的变化发展
- 美丽中国手抄报
- 拜金女孩攻略
- 中国茶道精神:清、敬、怡、真
- 中国茶道的概念与内涵
- 中国饮茶方法详解
- 中国茶道四大流派之贵族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