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的过年习俗

从钱王定都临安算起 , 杭州人过年少说也有千把年的历史了 。 至于杭州人的过年习俗 , 说来话长 , 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下 , 浓郁的古都遗风和淳厚的文化氛围沧桑般地溶入喜庆、欢快、团聚、祥和的气氛当中 。
吃是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 。 农历腊月初八 , 也称腊八日 , 杭州先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 , 并馈赠亲友 , 这是杭州人过年的前奏 。 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 , 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 , 称之为“七宝五味粥” 。
不知从何时起 , 这碗着名的稀饭 , 从寺庙流传到民间 , 把僧俗搅和在一起 , 并逐渐形成了杭州人腊八日烧八寺香的习俗 。 八寺有上八寺和下八寺之分 , 上八寺为城隍山的海会寺;严观巷的开元寺;灵寿寺巷的义乌寺;羊市街的灵芝寺;清泰门的长庆寺;马坡巷的惠林寺;横河桥的保国寺;马市街的佛惠寺 。 其中义乌寺原名为灵寿寺 , 明代戚继光抵御倭寇 , 曾招义乌兵驻扎在灵寿寺 , 杭州人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 改灵寿寺为义乌寺 。 下八寺为艮山门内的定香寺;华藏寺巷的华藏寺;王马巷的白衣寺;贯桥的法轮寺;永福寺巷的永福寺;竹竿巷的天长寺;狮虎桥的祥符寺;忠清巷的白莲花寺 。 撇开战乱和朝代更叠 , 通过上八寺到下八寺的演变过程 , 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杭州由东南向西北延伸和发展的脉络 。 过年时节杭州香火旺 , 除了宗教因素以外 , 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避难功能 。 早先杭州有句揶揄躲债人的老话 , 叫做“年廿七 , 勿着急;年廿八 , 想办法;年廿九 , 有有有;三十一日不见面 , 初一见面拱拱手 。 ”大年三十夜 , 以前杭州人家里一般都备有几只口彩吉利的菜蔬 , 比如猪大肠叫做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为团团圆圆;鲞头煮肉就是有想头;春饼裹肉丝暗指银包金丝;黄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长生果;黄菱肉、藕、荸荠、红枣四物并煮美其名曰有富 , 杭州话藕的谐音为有 , 黄菱肉形似元宝 , 音形相加等于有富 。
拜年祝福是过年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 。 大年初一 , 杭州先民开门头一件事就是放炮杖 , 俗称开门炮 , 张帖“开门大吉” , 然后拜天地神马 , 拜家堂 , 拜灶司 , 拜祖先神像 , 再然后按辈分家人行拜年礼 。 比较有趣的是亲朋好友之间的相互拜年 , 需要手持名片 , 古称“飞片” , 上面写有造访者家中全体男士按辈分排序的姓名 , 如某某率子侄某某 , 孙侄某某 , 曾孙某某之类 , 片尾注某处 , 老话叫注地脚 。 有些文墨的家庭或小康富贵之家 , 新年伊始 , 家中必备题有“题凤”或“留芳”两字的专用记名本 , 记其亲属或飞片;记事本的上首四栏是主人为讨吉利自己填写的 , 第一是寿百龄老太爷 , 家住百岁坊巷;第二是富有余老爷 , 家住元宝街;第三是贵无极大人 , 家住大学士牌楼;第四是福照邻老爷 , 家住五福楼 。 造访者虽是杜撰 , 好在杭州确有其地名可供陪衬 。 现在看来 , 这类拜年祝福的风气 , 已显得过于迂腐和悖时 , 只有敬老爱幼的纯朴民风和历史延续的地名 , 还留下一点点过去拜年祝福的痕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