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陆羽《茶经》中的“山南茶”( 二 )


根据以上史料, 我研习茶文化已经20多年, 跑遍陕南汉中、安康、商洛产茶地的所有乡镇, 还对大秦岭自然状态下的文化现象屡次考证, 尚未能寻找到陆羽撰写《茶经》时曾到达过陕南茶乡的遗踪和佐证, 但从种种迹象表明, 陆羽当年有可能沿长江而上到达汉水流域, 用现在时髦的话说, 可能采风调研过紫阳、平利、石泉、西乡、汉中、宁强等地原生态茶园, 然后还去了四川和云贵等茶区……这正如他在“一之源(茶的源)”开篇写道:“茶者, 南方嘉木也 。 ……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这与他游走的路线是一致的, 陆羽是在奔波与耳闻目睹中完成了茶事考录 。 一年四季, 餐风宿露, 煎茶品饮, 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 然后就在寺庙或茶草棚中, 孤灯一盏, 一边品尝, 奋笔草书, 是行走了万里路、踏遍万座茶山的结果啊!那时, 绝对不是今天这样方便快捷, 可以说秀才不出门, 便知天下事 。 而陆羽面对的是交通不便, 信息资讯闭塞, 没有任何文献资料, 更不是现在的人想怎么走捷径都可以, 网上、古籍资料书俱全, 抄录成书或成为一篇论文是相当容易的事情, 而陆羽就是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出了真知, 磨练增长了才干, 是一位壮游的先行者!
思想者天马行空, 准茶人孤帆远航 。 陆羽《茶经》的问世, 具有划时代意义 。 正是流芳百世的《茶经》, 把中国茶文化发展推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 在《茶经》“六之饮(茶的饮用)”中载道:“茶之为饮, 发乎神农氏 。 ”“盛时国都, 两都并荆、渝间, 以为比屋之饮 。 ”“七之事(茶事的历史记载)”中载道:“三皇, 炎帝神农氏 。 周, 鲁周公旦 。 ”……都与陕西这块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有关联 。 据《茶经》注释可知:“茶”字出自唐玄宗时的《开元文字音义》, 但茶字的形、音、义的确立, 应是在中唐以后 。 唐朝陆羽的《茶经》撰写影响极大, 此后, “茶”开始成为通用名称 。 千百年来, 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尝试和探索, 直到陆羽《茶经》问世后, 茶方大行其道 。 但是, 陆羽活着的时候, 也没有享受到这些荣耀, 因为他是一个淡泊明志的人 。 他曾写过一首《六羡歌》, 诗曰:“不羡黄金, 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登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来” 。 此诗表明了自己不图高官厚禄, 不贪荣华富贵, 甘于淡雅宁静, 追求人生洒脱, 专心致志于饮茶艺术和茶学的研究, 这就是陆羽殚精竭虑的内心世界 。 若没有这种胸怀和境界, 也许不可能有《茶经》的出现 。
【解读陆羽《茶经》中的“山南茶”】重温经典, 让人茅塞顿开, 感慨万千 。 文章写到这里, 让我十分欣慰的就在陕西产茶第一大县--西乡秦巴茶叶市场广场上, 也树起了茶神陆羽的雕像, 是的, 种茶、卖茶和喝茶人别忘陆羽啊, 没有他与《茶经》的出现, 我们不知还在野草中的荼与茶的迷茫与朦胧中徘徊多久?在古城西安大雁塔广场, 雕塑起了一批文化名流先贤, 其中也有陆羽的雕像, 是的, 大唐茶都在长安, 陆羽也永远地活在了三秦儿女的心目中, 我们无时不在每天感悟茶中之乐, 收获着人生智慧, 这其中也包括着陆羽的人文精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