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炒的沸沸扬扬的普洱注定是个喧嚣的江湖 。 然而那些奠定了这基础的是那些各个门派的掌门 , 一如金庸小说里的武林江湖 。 我们就回头来看看普洱江湖里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就从1、2、3、4、开始说起吧 。
云南最早的几家国立普洱茶大厂有1=昆明茶厂 , 2=勐海茶厂 , 3=下关茶厂 , 4=普洱茶厂 , 第一家昆明茶厂在昆明 , 第二家在西双版纳勐海县城 , 第三家在大理 , 第四家在思茅的普洱县城 。
昆明茶厂 , 在1973年研制熟茶渥堆技术的时候 , 主要科研人员来自昆明茶厂 , 尽管后来第一批成品茶是勐海茶厂制作出来的 。 文化大革命后期 , 昆明茶厂应省茶叶公司(已经改制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要求生产7581砖 , 外包装用的是省茶司的标志 , 连内飞用的是都是省茶司的印记 。 1994年 , 昆明茶厂停办解散 , 大量的技术人员流散到各个坊间继续沿袭昆明茶厂的风格制作砖茶 , 仍然称为7581砖 , 由于中茶牌的注册商标无法可管 , 许多仿制的7581以五颜六色的包装充斥市场 , 非常混乱 。
下关茶厂 , 成立于1941年(民国三十年) , 建厂在大理下关 , 加工紧茶(蘑菇型)沱茶供应西藏和四川 。 建国后并入省茶司 , 1956年改制为国营 , 1959年恢复下关茶厂的称号 。 1978年由于原料调拨困难 , 七字饼茶(圆茶)的任务全部交给勐海茶厂生产 , 1992年松鹤牌商标注册 , 1999年改制为股份公司 , 2004年5月又改回民营 。
勐海茶厂1938年建厂 , 1940年生产第一批茶叶 , 虽然说是生产 , 实际上是从坊间收上来茶品经过考量加工出口 。 1976年生产第一批熟茶 。 1989年启用大益标示 , 1994年大益商标正式注册 。 2004年被投资集团博闻公司收购改制为民营 。
【普洱江湖里的那些事】勐海茶厂风风雨雨70余年就像一个孵化场一样一代一代孕育培养了许多至今已经成气候的名牌普洱茶企业----海湾茶厂、六大茶山公司、勐养国艳公司、杨记天缘茶厂等等 。 2010后更是疯狂 。
邹炳良是勐海茶厂的80年代奋斗时期的厂长 , 84年邹炳良和卢国龄接过勐海茶厂的接力棒 , 开始了13年的厂长工作历程 , 97年二老退休后又成立自己的事业----海湾茶厂 , 生产老同志牌普洱茶 , 为了防止和勐海日后产品冲突 , 远远的搬离勐海茶区来到安宁地界 , 并选用滇西茶区的茶菁制茶 。
勐海茶厂在邹炳良之后迎来了几任厂长的更替 , 卢云、阮殿荣、郑洋...其中有一位叫做阮殿荣 , 副厂长董国艳 , 她们从1998年临危受命带领勐海茶厂度过亏损期走过了2、3个春秋 , 此时勐海茶厂经历着一些阵痛----老师傅退休或者被小厂家挖走 , 最突出的影响是许多小厂家打着勐海茶厂的招牌 , 制作自己的茶品 , 在市场上出现的赝品越来越多 , 由于在某些特点上与厂货略有相似 , 从而对外行的人来说 , 鉴别起来有些就相当困难 。 1999年台湾商人来厂家订货 , 所有的产品已经销售一空 , 阮殿荣带领技术人员大胆采用非常规配方 , 利用75年实验室的一个数据开创了7592的品种 , 圆满地完成了攻关任务 。 几位厂长带领勐海茶人凭着悠久的历史和传承的精神 , 继续保持着龙头企业的地位 。 2000年 , 阮殿荣和董国艳辞职成立了现今在昆明的六大茶山有限公司 , 几年后 , 董国艳单独又成立了勐养国艳有限公司 , 各自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
还有许多出自勐海茶厂的高手正在发展自己特色的普洱茶事业 , 勐海茶厂不断的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实体独立出去 , 但是说也奇怪 , 只有勐海茶厂自己做的大益普洱茶始终无法真正的复制 , 勐海茶厂无论经历多少风雨 , 依旧独立潮头 。 他的越来越稳定的品质不因各种舆论而更加趸定 , 总有接不完的订单和总也出不完的好茶和存放后不经意的惊喜等着那些跟随的信徒 。
推荐阅读
- 千古禅林法语“吃茶去”的来历
- 唐以前的茶文化
- 唐代发达的茶文化
- 白牡丹茶由来的传说介绍
- 喝剩的饮料,随手倒盆里,7天后花长疯了!
- 他养的文竹开了花,还结出100多个果,种土里全部发芽!
- 路边的花捡根枝,回家插出100盆!
- 盆荷花的种植方法
- 水培驱蚊草的方法
- 腰果的栽培方法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