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饮茶史上, 无论是饮茶习俗, 还是烹沏方式, 或是茶类加工, 都经历了许多变化 。 作为饮茶用的专用工具, 必然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 我国的茶具既有实用价值, 又富艺术之美, 种类繁多, 造型优美 。 因此驰名中外, 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 。 【品茶论道识茶具】提到茶具, 自然首推茶壶 。 而茶壶中的佼佼者当属被誉为"天下第一品"的宜兴紫砂壶 。 它集古朴的外表与吸湿性、保温性强的优点于一身 。 名手所作紫砂壶造型精美, 光彩夺目 。 宜兴壶的制造, 由先天质地配合后天的技术使之成为观赏和实用巧妙结合的产品 。 它与一般陶器不同, 里外都不敷釉, 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上泥掊烧而成 。 由于成陶火温较高, 烧结密致, 胎质细腻, 既不渗漏, 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 经久使用还能汲附茶汁, 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 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 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 。 紫砂茶具还具有造型简练大方, 色调纯朴古雅的特点, 外型有似竹节、莲藕、松段 和仿商周古铜器形状的, 在壶上雕刻花鸟、山水和各体书法, 始自晚明而盛于清嘉庆以后, 并逐渐成为紫砂工艺中所独具的艺术装饰 。 壶身一般可分为"筋骨型"、"自然型"、"几何型"及"小型壶或水平壶"等四种 。 筋纹型茶壶的造型, 多是将花木形态规则化, 制作精巧, 结构精确严整 。 自然型则取材自树干、植物和花卉 。 几何型则是根据球型、筒型、方型、长方及其他几何形状而变化出来的, 是宜兴壶最常见的造型 。 而水平壶是闽、粤两地品尝功夫茶的小型茶壶 。 (曼生壶式三十八种)自明代龚春模仿老银杏树瘿制成"供春壶"而闻名后, 相继出现的制壶大师有明万历的董翰、赵果、文畅、时朋"四大名家", 后有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妙手", 以及饮茶史上传为佳话的"孟臣壶"始作俑者惠孟臣, 清代有陈鸣远、杨彭年、邵大亨、程寿珍, 近代有顾景洲、朱可心、蒋蓉等人 。 从古至今, 许多人将壶的造型与韵味及其精致细腻的做工, 当作艺术品来欣赏, 更因为它与茶的互相搭配, 使其兼具欣赏价值与实用性 。 拥有一把好壶固然可喜, 但若不懂养壶之道或养壶方法不得当, 则枉然拥有好壶 。 养壶的目的除了使茶壶更光润亮丽外, 更是为了能产生"助茶"的功效 。 养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泡茶之前, 应先用热水冲淋茶壶内外, 趁热擦拭壶身; (2)泡茶时, 勿将茶壶浸泡在水中; (3)泡茶之后, 务必将茶渣与茶汤都倒掉, 保持茶壶清洁; (4)日常将茶壶放在通风易干之处, 避免用化学清洁剂清洗 。 唯有细心养护, 方能使您的爱壶散发自然光泽 。 除了紫砂壶, 还有瓷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等 。 不同地区, 不同风俗, 往往有不同的选择 。 另外, 一些在饮茶时必备的茶具组合构成了"饮得佳茗"的重要一环 。 如供放茶壶之用的茶船, 供放茶汤用的茶盅, 放置茶杯用的茶托, 供赏茶时盛茶用的茶荷, 专门存放茶叶用的茶罐等等 。 小巧玲珑, 用途各异 。 清香四溢的茶叶配上质优雅致的茶具, 更能衬托茶汤的颜色, 保持浓郁的茶香 。 一套精致的茶具, 同时也是一件高雅的艺术品, 既可沏茶品饮, 又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为生活增添无限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