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茶产于宋代建安县 , 即今建瓯市 。 北苑茶作为贡茶源于后唐 , 盛于宋 , 经历了唐、宋、元、明四个朝代458年 , 是我国茶业史上最辉煌壮观的一页 。 北苑茶文化也由此发展 , 博大精深 , 独成体系 。 本文就北苑茶文化作个初步探讨 。 一、北苑茶文化的主要形式与内容1、斗茶宋代北苑茶品质的不断提高 , 又促进了茶叶品饮技术的提高 , 在茶人互相比试茶的品质高低的活动中 , 形成了一整套斗茶艺术 , 并为朝廷士大夫所仿效 。 斗茶要经过灸茶、碾茶、罗茶、候汤、誴盏、点茶六个步骤 。 灸茶 , 是把茶饼放到炭火上去烘烤 。 碾茶 , 把烘烤过的茶饼碾细 。 罗茶 , 用细绢做的茶筛筛下碾好的茶 。 候汤 , 就是煮开水 。 誴盏 , 是把茶盛放到火上面灸热 。 点茶 , 是把煮好的开水冲到装有茶末的茶盏内 , 并把水与茶调匀 。 北苑茶斗试胜负的标准主要是看茶汤泡沫的多寡 , 泡沫是否鲜白和持久 。 因此 , 斗茶各个环节都得非常讲究 。 如碾茶 , 茶碾得不细 , 茶水不匀 , 茶末下沉 , 泡沫很少;又如冲水 , 冲水过少 , 茶汤浓得象粥面 , 很难有泡沫;冲水过多 , 泡沫不聚 , 不能形成泡沫层 。 另外冲水的温度茶盏的温度等等都会影响茶泡沫的多寡和质量 , 有经验的人认为候汤、誴盏最难 , 温度过高茶末下沉 , 太低茶末上浮都形成不了泡沫 。 斗茶 , 不但是斗茶的品质 , 更是斗技艺、斗经验、斗器具 。 为了有利于发泡 , 斗茶者使用了长柄茶筅和侈口茶碗 。 以不断击拂茶汤 , 使之发泡 。 闻名宋代的兔毫茶盏 , 就是为北苑斗茶而作的侈口茶碗 。 斗茶结束 , 泡沫、茶汤、茶末一同喝下 , 整个过程既紧张、又风趣;既斗茶 , 又交友 , 给人以物质、精神的享受 , 如同一场比赛活动 , 所以建安人称斗茶为茗战 。 2、分茶分茶是在点茶过程运用注水 。 茶筅击拂的技巧 , 使茶汤表面呈现如字、如树、如云、如花、如鸟等画象 。 分茶多为文人墨客所喜爱 , 但也传入宫中 。 蔡京《延福宫曲宴记》说的是宋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已日 , 宋徽宗召集亲王近臣 , 于延福宫取建安北苑团茶 , 亲自动手表演注汤分茶的技艺 , “白乳浮盏面 , 如疏星朗月” , 博得满堂赞誉 。 3、喊山北苑茶是皇家御茶 , 每年春季开采造茶时 , 地方官员都特别重视 , 并举行喊山造茶的活动 , 以示隆重 。 喊山时间选择在惊蛰天降雷雨之际 , 负责监制北苑贡茶的官员和建安县丞等登台喊山、祭礼茶神 , 祭毕 , 鸣金击鼓、鞭炮齐鸣、红烛高烧 , 台下茶农齐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声震山谷 , 场面极为雄伟壮观 。 欧阳修在《尝新茶呈圣俞》诗里 , 描绘了北苑开采茶时击鼓喊山的情景 , “夜间击鼓满山谷 , 千人助叫声喊芽!” 。 4、吟诗作文由于北苑茶的地位 , 又品质超雄 , 很多著名文人写下了关于北苑茶的诗文 , 如丁谓、蔡襄、欧阳修、梅尧臣、王安石、范仲淹、沈括、苏轼、陆游、宋熹 , 初步统计从宋至明关于北苑的诗词有75首 , 文章11篇 。 蔡襄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 , 他著的《茶录》 , 以北苑茶事为背景 , 全面介绍了吕饮茶的方法 , 《茶录》书法为蔡襄小楷之最 , 为历代书法爱好者视为珍宝 。 5、祭拜荣神北苑所属的凤凰山有座“张三公庙” , 历代来香火不断 , 茶农常到庙里烧香礼拜 , 祈求茶叶丰收 。 张三公姓名叫张廷晖 , 五代时在凤凰山一带开辟了方圆三十里的茶园 , 后来他把茶园送给了闽国 , 成为御茶园 , 由此凤凰山茶兴地隆 , 人们为了纪念他 , 宋时就立祠塑像 , 视为茶神 。 历代茶农供奉不断 , 至今新茶开采、茶厂开张还有茶农前往祭拜 。 6、收传茶人故事北苑茶在几百年的茶事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茶人故事 , 脍炙人口 , 为北苑茶文化增添了色彩 。 如蔡襄识茶宋时就很流传 。 说是建安能仁院的石缝间长有茶树 , 寺僧采制成八块茶饼 , 称为石宕白 。 寺僧把茶饼送四块给蔡襄 , 剩余四块秘密叫人送给京城官员禹玉 。 一日蔡襄拜访禹玉 , 禹玉叫弟子上茶 , 蔡襄一看茶就说:这茶很象能仁院石宕白茶 。 禹玉不信 , 问弟子 , 果然是 。 7、茶楼聚会由于北苑茶的声誉 , 建安饮茶风尚大兴 , 又北苑的凤凰山有望京楼 , 乘风堂、风味亭、茶堂、凤凰山凤景迷人 , 前来北苑的游客络绎不绝 , 建安茶楼、茶馆也应时而兴 。 这一文化风俗建瓯百姓一直保留下来 。 二、北苑茶文化的属性根据活动的内容、形式、主体、层次等 , 北苑茶文化分为三个类型 。 1、文人茶文化其主体是诗人 , 书法家、画家、音乐家、文官 。 他们由于斗茶、分茶 , 或茶楼、或住宅、或山野、或茶宴相聚在一起 , 评茶评水、切磋茶艺、吟诗作画 , 以茶会友、以茶作文 , 感受自然 , 陶冶心性 。 文人茶文化是北苑茶文化的主要部分 ,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常衮、丁谓、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蔡襄、黄庭坚、陆游、朱熹、李清照等 。 2、宫廷茶文化其主体是上层社会的帝王将相 , 皇亲国戚 。 北苑茶文化是由蔡襄传入宫廷的 。 宫廷茶文化活动的形式主要有:(1)赐茶 。 如宋《清波杂志》记 , 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 , 蔡襄在小龙凤团的基础上 , 制造出了密云龙 , 每岁头纲修贡 , 奉宗庙及供至食外 , 赉及臣下无几 , 戚里贵近 , 乞赐尤繁 。 ”要赐到北苑茶是很难的事 。 (2)茶宴 。 主体是帝王、臣相和宫女 。 入宋以后 , 皇帝对北苑茶特别钟爱 , 经常进行饮茶活动 , 并了解茶事 。 蔡襄的茶录就是因为宋仁宗皇帝间及茶事而作的 , 宋徽宗皇帝则通过茶宴活动了解到北苑茶事而作《大观茶论》 。 3、大众茶文化主要对象是茶农、商人、平民百姓 。 他们以茶拜神、以茶祭祖 , 以茶待客、以茶聚会、以茶作食 。 建瓯历代是闽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 物产丰富 , 交通发达 。 宋代还是瓷业、纸业、印刷业的中心 , 南来北往的客商不少 , 应时而建的茶楼成为客商洽谈 , 休闲的好去处 , 又促进茶楼大众茶文化的发展 。 三、北苑茶文化的历史作用北苑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 对北苑茶的提高与发展、宋代茶文化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作用 , 归结起来有6个方面:1、北苑茶的知名度大增 。 北苑茶文化的活动与传播的同时也是宣传了北苑茶 。 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宫廷和文人 , 古代没有广播、电视、报纸 。 宣传的媒体主要是文人和官员 , 决定作用是皇帝 , 皇帝喜欢的天下没人说不好 。 五代闽国以后皇帝称赞北苑茶 , 就决定了北苑茶的发展 , 决定了北苑茶的繁荣 。 2、北苑茶艺大提高 。 北苑茶事成为一门艺术 , 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 。 不但有采茶艺术 , 还有制茶艺术、饮茶艺术 , 更有茶具和环境的选择 。 3、北苑茶文学、茶学的繁荣 。 繁荣的北苑茶文学、茶学成为我国宋代茶史最富有翔实的史料 , 标志着北苑茶已为独特的物质与文化现象 , 成为研究对象和文人的生活重要内容 。 4、品饮北苑茶成为一种时尚与追求 。 正如范仲淹的《斗茶歌》所云:因北苑茶“长安酒价减千万 , 京都药市无光辉 。 不如仙山一啜好 , 冷然便欲乘风飞” 。 5、社会劲传文明之风 。 北苑茶文化的薰陶 , 使茶人不断修身养性 , 茶礼、茶道逐渐形成 , 对社会文明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 【试论北苑茶文化】
推荐阅读
- 土家族的茶文化
- 论道:中国茶文化的灵魂出窍
- 饱含诗意的大关翠华茶文化
- 试论以雪水煎茶
- 广州之早茶文化
- 品茗赏江景,茶族新生活
- 茶文化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明珠
- 早期日本茶文化
- 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 食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