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茶树栽培技术】 2、茶园土壤管理
耕作是茶园土壤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 耕作措施的实施与否 , 对土壤理化性质 , 肥力变化 。 茶树生长及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 因此 , 自古以来 , 对茶园耕作管理都十分重视 , 如今又有更大的发展 。
(1) 茶园耕作的发展
我国是利用茶树最早 , 栽培历史最久的国家 , 茶园土壤耕作管理是古代种茶的重要措施之一 。 早在唐代《茶经》中就有记载 , “凡艺而不实 , 植而罕茂 , 法如种瓜 , 三岁可采” 。 考唐前北朝魏思勰《齐民要术》的种瓜法 , “先卧锄 , 耧却燥土 然后掊坑 , 大如斗口 , 纳子三枚 , 大豆三个 , 于堆旁向阳处” , 以后唐韩鄂的《四时纂要》说得更为具体 , “种茶 , 二月中于树下或北阴之地开坎 , 圆三尺 , 深一尺 , 熟62 , 著粪和土 , 每坑种六七十颗子 , 盖上厚一寸强” 。 可见 , 在唐以前或唐代时已有播种前平整土地 , 深耕和配合施基肥等的土壤耕作管理方法 , 但认为种茶后“任生草不得耘 , ……二年后方可耘治” , 显然 , 当时管理比较粗放 , 是采用以杂草来保护幼苗的方法 。 到南宋时 , 土壤管理有了新的发展 , 据《北苑别录》记载 , 茶园“草木至夏已益盛 , 故疏导其生长之气 , 以渗雨露之泽 。 每岁元月兴工 , 虚其本 , 培其土 , 滋蔓之草 , 遇郁之本 , 悉用除之” 。 指出福建北苑地区茶园于每年6月在夏草旺盛时要除草 , 耕锄 , 培土等以利茶树正常生长 , 并说“若私家开畲 , 即夏半初秋各用工一次 , 故私家最茂” , 显而易见 , 当时茶园已民用工业伏耕和秋耕的作法 , 并且指出耕除与茶树生长关系甚密 。 到明代园耕作管理更为精细 , 内容也更丰实了 。
据《茶解》记载 , “茶根土实 , 草木杂草生则不茂 , 春时薙草 , 秋夏间锄握三四遍 , 则次年抽茶更盛” , 并认为耕作要与堆肥 , 烧焦泥灰和施肥相结合 。 到了清代 , 有关茶园土壤耕管理的记载更多 。 清人宗景藩在《种茶说十条》中记载 , 茶园“每年五六月间 , 须将旁土挖松 , 芟去其草 , 使土肥而茶茂 , 但宜早不宜迟 , 故有五金、六银、七铜、八铁之说” , 提出了茶园耕作最适时期和越早越好的看法 。 但当时浙江茶区却流传着“七挖金 , 八挖银”的说法 , 说明当时对茶园耕作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 。 以后《时务能考》又记载 , “种茶之地 , 每年须用锄锄浮其土 , 锄后用草密遮其地 , 便不生草莱 , 则其茂盛” 。 提出耕锄 , 松土 , 覆盖 , 除草等一整套的耕作管理法 , 清人何广德在《抚群农产考略》中又记述了“锄草宜迟 , 不可使草根杂木滋蔓其间 , 锄草时沃肥一次 , 其茶必茂” 。 再次强调了耕作、除草、施肥要结合进行 。 对茶园耕作用的认识只限于疏松土壤 。 清除杂草 , 以草肥土等 。 以后随着科学的进步和茶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 茶树从丛栽改为条栽后 , 施肥从有机肥转向无机肥 , 因此 , 要喝茶“二八挖”耕作制 , 已不适应当时茶叶生产的要求 , 于是对茶园土壤耕作尤其是茶园深耕作用、方法等提出了许多问题 , 本世纪50年代以后 , 对茶园耕作效果 , 耕作深度 , 耕作时间 , 深耕配合施肥等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 。 1961年浙江茶叶学会还邀请全国著名茶叶专家、教授及茶农等专门研讨了茶园耕作管理问题 。 认为茶园播种前深耕和行间浅耕好处多 , 要大力提倡 。 但行间深耕有利也有弊 , 要因地制宜 。 近年来 , 由于茶叶集约化生产的大力发展和密植速成茶园的大力推行 , 行间土壤耕作管理难度进一步增加 , 因此 , 又产生了茶园土壤“免耕”和“减耕”的方法 。 这种方法虽未大面积推广 , 但已有大量研究 , 证明具备一定条件的茶园 , 可以实行“免耕”或“减耕” 。 看来 , 茶园土壤耕作管理将进一步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