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茶风情

未及一月 , 两度游杭 , 半为西湖半为茶 。 冬日的杭州 , 安详和美 。 湖边少行人 , 又逢得冬季里少有的艳阳日 , 便在柳浪问莺处 , 拣了个地方吃茶 。 正对着大片茵茵绿草 , 延着到湖畔 。 柳绿还未曾退尽 , 疏疏朗朗地在风里摇曳 , 远远地漏出湖面的微波 。 茶来了 , 啜一口 , 顿时浑身筋骨松散 。 尽日忙碌 , 错过多少美景良晨 。
茶自然是龙井 。 店家写明 , 龙井20元 , 自带茶30元 。 当为奇闻 。 杭州人之敝帚自珍可见一斑 。 其实浙茶多姿彩 , 只因龙井之名太显 , 余者多不能为世人所知 。 在此试举几例 。
安吉白茶:芙蓉曾在此提及 。 该茶近几年在各种茶博览会广做宣传 , 终于得以进入周边城市 。 此白茶非彼白茶 , 实因树种为稀有之白叶茶树而得名 。 其芽叶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色变 , 由嫩黄而白而翠绿 , 有别于其它树种 。 叶色全白时 , 应似雪般好看了 。 该茶的特点是清爽 , 无杂味 , 叶子在水中如花般开放 , 十分美丽 。 “无杂味”三字 , 对于绝大多数茶 , 只有特级顶级方能做到 。 如龙井 , 一般的茶有炒锅气 , 以致普通人以为龙井所特有 , 其实上等龙井清而淡 。 又如铁观音 , 稍有差池 , 则出现火气 , 泡茶者需使用技巧避免此杂味 。 而安吉白茶 , 绝不会出现异味 , 且可用滚水冲泡 , 无熟闷气 , 随时可饮用 , 不似其它嫩绿茶难伺候 。 只可惜价高 , 高过龙井 。
羊岩勾青:乃是意外之喜 。 在西湖边青藤茶馆 , 因要尝试新品种茶 , 随意点了一这款 。 不料茶汤入口 , 即有种温润之感一丝一丝在口内弥漫 。 禁不住闭了眼 , 细细感觉茶汤的柔滑 , 有如海浪拂过手臂 。 那种惊喜 , 难以言表 。 自以为喝了多种浙茶 , 或青涩气或炒米味 , 除了白茶与龙井 , 以为浙茶不过尔尔 。 可见山外有山 , 小子无知啊 。 该茶出自浙江临海羊岩 , 新制茶 , 外形有点儿卷曲 , 色泽青绿 , 故名勾青 。 多是一旗二枪 , 较耐泡 , 无新研制茶的草气 , 很柔和 。 冲泡时需特别注意水温 , 应偏低 , 如碧螺春水温即可 。 当初买得两罐回家 , 以近龙井的水温冲泡 , 略无青藤的那杯柔润 , 初以为茶叶不同 , 调了几次水温才得其味 。
雪水云绿:好茶名 , 出桐庐之风景佳胜处 , 为新制茶 。 模样清秀 , 颇有富春山水之灵气 。 因多选肥厚茶芽 , 可做三起三落之试验 , 且色泽翠绿 , 比之君山银针更有可看处 。 可惜上品难得 , 近年来所得之雪水云绿 , 瘦 , 味涩 , 水落处青气刺鼻 , 不复当年 。
径山茶:古时名茶 , 原是蒸青绿茶 , 产于杭州附近径山 。 日本和尚到径山寺里学佛 , 顺便学了制茶与茶礼 , 就成了日本现在的蒸青茶与茶道 。 而在径山 , 却已经失传了 。 现在喝到的径山茶 , 已是炒青 , 细细地卷着 , 重重的炒锅气 。 曾饮一名为“径山有机茶” , 没了锅气 , 叶底却十分破碎 , 无甚特色 。 近来也出现了蒸青茶 , 销往日本去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