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苦丁茶属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茶冬青种, 中国古书多称之为“皋卢茶”, 为药、饮兼用之名贵保健珍品, 已有2000多年的饮用历史 。 苦丁茶还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栽培茶叶的主要证据之一 。 东汉<<桐君录>>一书中载曰:“南方有瓜卢木(即皋芦), 亦似茗, 至苦涩, 取火屑, 茶饮, ......而交广(即两广和越南一带)最重, 客来先设, 乃加毛茸(绿茶的一种) 。 ”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载曰:“苦, 平, 无毒 。 南人取作茗, 极重之, ......今广人用之, 名曰苦登, .....煮饮,止渴明目除烦,令人不睡,消痰利水(即利尿), 通小肠(即治结肠炎), 治淋, 止头痛烦热, 噙咽(即去痧利喉), 清上膈(即清肺) 。 ”由此可知, 在古代中国岭南一带的老百生已有饮用苦丁茶习惯, 并以之治病 。
【苦丁茶的历史记载和传说】据<<万承县志>>等资料记载, 苦丁茶作为宫廷贡品始于北宋皇佑五年, 当是广西万承县有一个名叫许朝烈的半族首领为讨好宋仁宗, 以求封官封州, 遂以苦丁乡谭赞河边的一析千年野生古茶树春天的首批嫩芽精心制做成干茶为贡品进献皇上, 仁宗饮用了几个月后, 觉得此茶先苦后甘, 提神舒心, 健胃消滞, 通肠利便, 身体健康善大为好转, 心里十分高兴, 以为是长生不老之药, 便要求许朝烈年年进贡, 不得或缺, 还在万承设州, 任许为第一任土官, 世代相袭, 许朝烈受封后, 十分高兴, 更积极地进贡苦丁茶了 。
几年以后, 满朝文武大臣皆习仿仁宗饮苦丁茶养生, 后宫三千嫔妃发现苦丁茶不仅是养生的良药, 还是护肤养颜的妙方, 天天吵着要苦丁茶叶煮水洗澡, 仁宗没办法, 只得让许朝烈加大进贡数量 。 这令许朝烈十分苦恼, 因为整个万承州也只有这么一株茶树, 每年顶多也只有二、三十斤的产量 。 怎能供应恁多人食用?正愁不知怎样向朝廷解释, 忽报天雷已将茶树一巨枝劈断, 遂顺水推舟上书朝廷, 谎称茶树已被天雷劈死, 再复难寻, 请求免去进贡任务,仁宗虽然失望,但也没有办法, 只得准其所请 。 虽然苦丁茶并非绝种, 但许朝烈为免犯欺君之罪, 对外还是说苦丁茶已经绝种了 。 久而久之, 便没有人知道真正的苦丁茶是什么样的了, 苦丁茶从此绝迹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
苦丁茶嫩芽呈紫红色, 传说是被茶女阿香的鲜血染红的 。 古时候有一个名叫阿香的茶女, 因为长得美, 官府欲将其选进宫中, 但阿香死活不肯, 被送进宫那天, 她趁人不备, 跳崖而死, 鲜血溅到苦丁茶芽上, 茶芽遂从绿色变成紫红色, 味道也变得甘甜香浓, 后来人们把苦丁茶称为紫笋茶 。
又传说, 唐代安舒城有个名叫松诗人, 文采过人, 但年过半百却屡试不第, 遂南游隐居西樵山, 教山民种茶 。 为了寻找苦丁茶种子育苗方法, 他先给仙鹤喂吃茶果, 再从其粪便中出茶籽育种, 未获成功, 后经仙人指点, 取蓬莱阁仙水浸泡, 乃获成功, 使西樵山成为远近闻名的茶区 。 松在山中种茶赋诗十年, 在70高龄时才考中进士 。 后来人们在山上修建了一座茶仙庙, 以纪念他的功德 。
据明代史书记载, 明太祖先朱元璋患有“结宫”的疾病(即今天所说的结肠炎、便秘等,通便有困难), 太医用了很多药, 均无明显效果, 遂向全国征寻良方, 岭南有一中草药医生乃以苦丁茶进贡, 饮用方法是:选用已长出第七片嫩叶的茶芽, 摘取制成干茶, 每天冲饮四支茶芽, 连饮七天 。 明太祖遵医嘱服用后果然治愈了顽疾, 从此将苦丁茶列为宫廷贡品 。 苦丁茶因此又被誉为“贡茶” 。 当时满朝文武争相饮用苦丁茶, 一时成为风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