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藏茶

 
长篇小说《藏茶坊》序
也许你知道西藏的历史 , 但你不一定知道和藏族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茶 。
公园前53年 , 四川雅安名山人吴理真在蒙顶山种下了七棵茶树 。 从此 , 世间有了茶 。
两千多年过去了 , 茶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命元素 , 也丰富了人们儒雅、高贵的思想和文化 。
公元641年 , 文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 , 茶叶作为陪嫁品进入族人生活 。 很快 , 这种名不见经传的稀物得到了所有族人的认可 , 他们开始饮用茶叶 , 并逐渐建立起与茶叶不可分离的关系 。
这就是藏茶 。
族人开始饮用茶叶 , 就意味着大量茶叶要从汉区运往西 。 那时候 , 从汉区到区的道路是艰险的 , 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路 。 为了将茶叶运到区 , 人们开始利用马帮和背夫把茶叶运往区 , 这就是茶马古道的开始 。
茶马古道存在于中西南地区 , 是以马帮为主要通工具的民间际商贸通道 , 是中西南民族经济、文化流的走廊 。 但真正的茶马道应该是有两条:一条是从云南到西的滇茶马古道 。 滇茶马古道大约形于公元六世纪后期 。 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 。 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香格里拉进入西 , 直达拉萨 。 有的还从西转道印度、尼泊尔 , 是古代中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 。 另一条则是川茶马古道 。 川道则以今四川雅安一带产茶区为起点 , 首先进入康定 。 自康定起 , 川道又分南、北两条支线:北线是从康定向北 , 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抵达昌都(即今川公路的北线) , 再由昌都通往卫地区;南线则是从康定向南 , 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即今川公路的南线) , 再由昌都通向卫地区 。
茶叶改变了族人的生活品质 , 茶叶就了藏汉民族之间浓于的兄弟感 。
四川作为与区距离最近 , 包含、毗邻区最多、最广的一个地区 , 义无顾地承担着维系汉民族团结、发展、繁荣的重要使命 。 而事实也证明 , 四川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历史演变中 , 一直用浓厚的民族感保持着与族人民的贸易往来及生活接触 。 这种浓于的兄弟感使两个民族之间达到了高度的团结与和谐 。
作为四川人 , 我对茶的概念是陌生的 。 直到2007年底 , 我偶然得知茶的真实史料后 , 出于对这个陌生名词的好奇 , 我走进了茶 。
在四川雅安著名的西康大酒店 , 在全部用茶茶砖装饰的房间里 , 浓郁清润的茶香让我疲惫的心无限清爽 。 特别是用茶制作的一系列装饰品让我看到了璀璨而神秘的族文化和遥远高原的深邃与苍茫 。
后来我又去了距雅安不远的里古镇 , 那里有一个全世界仅有的茶博物馆 。 馆里陈列着数百年前生产茶的古老工具以及传承了无数代人的背夫们常用的工具 。 在那些黯然无的世界里 , 我感受到一种巨大的责任和使命的光荣 。
在与仅存的几个背夫们的谈中 , 有关茶的故事和茶马古道的苍凉雄浑像一道道清澈的甘泉让我迫不及待的想去畅饮一番 , 特别是他们千百年来用生命与汗铺就的茶马古道更是让我涌起一种想嚎啕大哭的冲动 。
回都后 , 我开始创作以茶为背景的《藏茶坊》 , 我想用一个个真实且离我们生活很近的故事来告诉人们有关藏茶和汉民族间的故事 。 在写作过程中 , 我一次次被这些故事感动着 , 无法抑制的泪一次次从脸颊滑落于指间 。 在长达两年的创作中 , 我用泪讲述了一个神秘而让人肃然敬畏的故事 。
了解藏族 , 必先了解藏茶 。 不了解藏茶 , 你就没有走进藏族同胞的权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