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主要刺吸性害虫的防治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 , 茶树害虫发生态势加重 。 据调查 , 目前危害茶树害虫有40多种 , 其中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茶橙瘿螨等刺吸性害虫成灾发生 , 严重影响茶叶的优质高产 。 该类害虫发生隐蔽 , 虫体小 , 世代重叠 , 繁殖速度快 , 无论是成虫和若虫均能吸取茶树汁液 , 阻碍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 , 受害茶树光合效率降低 , 发芽密度下降 , 育芽能力差 , 萌芽迟 , 茶叶生长停止 。 黑刺粉虱和蚜虫还排泄蜜露 , 招致煤菌产生 , 诱发煤病 , 致使小虫成大灾 , 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 因此 , 抓好茶树刺吸性害虫的防治是确保茶园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
1、刺吸性害虫发生特点
【茶叶主要刺吸性害虫的防治】1.1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vitis(Gothe)) 。 茶假眼小绿叶蝉属同翅目 , 叶蝉科 , 成虫和若虫有明显超嫩性 , 多栖于嫩叶背面吸汁危害 。 若虫畏光 , 怕湿 , 阴雨天 , 露水未干不活动 , 晴天中午由蓬面转入蓬内 , 有分批孕卵产卵的习性 , 尤其越冬成虫产卵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 , 故世代重叠和虫态混杂现象严重 。 茶假眼小绿叶蝉在缙云县年平均发生9-10代 , 以成虫在茶树上或冬季作物及杂草上越冬 。 越冬成虫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 , 3月下旬产卵 , 4月上旬第一代幼虫盛发 , 此后每15天至30天发生一代 , 直到11月中旬停止繁殖 , 世代重叠 。 在中低海拔茶区 , 该虫呈双峰型消长 , 全年以5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春夏茶季和8月下旬到10月上旬的秋茶季节 , 出现两次明显的虫口高峰 , 其中前次高峰虫量约为下一次高峰虫量的1.5倍 。 高海拔茶区由于生态环境好 , 生物群落稳定 , 虫口消长呈单峰型 , 且发生态势明显轻于低海拔茶园 。
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气温、降雨量有很大关系 。 低海拔茶园冬无严寒 , 早春气温回升快 , 越冬虫口基数高 , 第1高峰来临早 , 全年有两个明显的发生为害高峰 。 如2000年春季回暖期早 , 第1代迁期在4月上中旬 , 主峰出现在6月中旬 , 造成二轮夏茶受害重 。 此外 , 茶园树冠蓬面大 , 芽叶稠密 , 长势郁闭 , 留叶较多 , 杂草丛生 , 都有利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为害 。
1.2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spiniferus(Quaintance)] 。 该虫是缙云县茶区发生范围较广的一种主要害虫 , 近年来由于茶园频繁地应用高浓度的菊脂类农药 , 杀伤了大量的害虫天敌 , 失去了对黑刺粉虱的控制 , 导致连年成灾发生 。 黑刺粉虱一年发生4代 , 以老熟幼虫在茶树叶背越冬 , 翌年3月化蛹 , 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 , 第1代幼虫在4月下旬开始发生 。 第1-4代幼虫的盛发期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 黑刺粉虱喜郁蔽的生态环境 , 在茶丛中下部叶片较多的成龄茶园 , 背风向阳洼地茶园有利该虫发生 。 茶蓬中的虫口分布以下部居多 , 上部较少 。 黑刺粉虱以幼虫刺吸茶树成老叶汁液危害 , 发生严重时茶芽停止萌发 , 树势衰弱 , 大量落叶 , 其排泄物还诱发煤污病 , 导致茶树蓬面一片黑色 。
1.3茶橙瘿螨[AcophyUatheaeWatt)] 。 茶橙瘿螨以成螨和幼、若螨刺吸茶树汁液 , 被害叶失去光泽 , 呈淡黄色 , 叶正面主脉发红 , 叶背出现褐色锈斑 , 芽叶萎缩 , 芽梢停止生长 。 茶橙瘿螨一年发生20多代 , 各种螨态在茶树叶背越冬 , 世代重叠严重 。 在茶丛中几乎全部分布在中上部 , 其中以芽下第1~4片叶上居多 。 在缙云一般有2-3个明显的螨害高峰 , 分别出现在5月中下旬 , 6月下旬和8-10月 , 全年以夏、秋茶期为害最重 。 气温对茶橙瘿螨种群消长的影响相当明显 , 其生长最适气温在18-25℃ , 高温干旱及暴雨则抑制繁殖 , 造成种群数量下降;雨日多 , 雨量小 , 晴雨相间的气候有利该虫的生长和繁殖 , 1月分的降雨量及相对湿度影响春季螨害峰期的迟早及峰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