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缘, 地处青藏高原过渡带, 距省会成都120公里, 是中国西部的生态乐园 。 这里山川秀丽, 空气清新, 山、水、桥、城交相辉映 。 全市有2个国家森林公园, 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
有"扬子江中水, 蒙山顶上茶"、"琴里知闻惟渌水, 茶中故旧是蒙山"之誉的名茶蒙顶甘露, 就产于雅安境内的蒙山 。 蒙山又叫蒙顶山, 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蒙顶茶被称为"仙茶", 蒙山被誉为"仙茶故乡" 。 蒙山位于雅安名山县城西, 山势北高南低, 呈东北--西南带状分布 。 蒙顶山五峰环列, 状若莲花, 最高峰上清峰, 海拔1456米 。 从蒙顶远眺可见峨眉、瓦屋、周公诸山 。 向东俯视, 原野平畴, 溪涧纵横, 风景如画 。 蒙山山麓有着浓郁的川西乡村特色, 茂林修竹, 小桥流水, 环抱农舍 。 在海拔800~1100米左右的中部地带, 由西向东, 片片茶园, 绿浪翻涌, 苍翠宜人, 蔚为壮观 。 古刹永兴寺、千佛寺、净居庵等座落于茶园茂林间, 红墙梵宇, 别增情趣 。 主峰蒙顶的古银杏群, 树龄超过千年, 高大挺拔, 春夏有如青盖, 秋日宛若金云, 十里可见, 煞是奇特 。
【四川名茶--雅安蒙山 蒙顶甘露】茶史溯源
蒙顶甘露属历史名茶 。 相传蒙山种茶始于西汉末年, 时名山人吴理真亲手种七株茶于上清峰, "灵茗之种, 植于五峰之中, 高不盈尺, 不生不灭, 迥异寻常", 当时被人们称为仙茶, 吴理真也在宋代被封为甘露普慧妙济大师 。 这是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 。 唐代《国史补》中将蒙顶茶列为黄茶之首 。 唐朝诗人亦写了很多赞美蒙顶茶的诗篇 。 五代毛文锡《茶谱》记载:"蒙山有五峰, 环状如指掌曰上清, 曰玉女, 曰井泉, 曰菱角, 曰甘露, 仙茶植于中心蟠根石上, 每岁采仙茶七株为正贡" 。 蒙顶茶作为贡茶, 一直延续到清朝, 达千年之久 。
新中国成立后, 蒙顶名茶得到应有的恢复和发展, 蒙山茶场运用现代制茶技艺, 按照古传贡茶的特点, 恢复石花、黄芽、甘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名茶生产 。 1959年, 蒙顶甘露被评为全国名茶 。 蒙顶名茶多次被评为国家、省优、部优产品, 已成为国家级礼茶 。 蒙顶茶以其独特的品质, 精湛的制艺, 娟秀的外形, 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茶文化而蜚声中外, 载誉史册 。
茶导游
悠久的历史和茶文化给蒙山留下了许多令人向往的史迹, 主要有:1、天盖寺 。 位于蒙山顶, 创建于汉代, 宋代重修 。 寺占地8000平方米, 遥对群山, 四周环绕10余株千年古银杏, 中间为明代建筑石柱大殿, 系蒙茶祖师吴理真结庐种茶处 。 大殿塑有吴理真大师全身座像, 周围有展示蒙顶茶史的图文、实物等 。 此处为蒙顶品茶最佳去处 。 寺前殿后, 古坊碑林, 题刊较多, 以《天下大蒙山》碑为最 。 2、皇茶园 。 座落于蒙顶主峰的五个小山头之中, 因周围山峰形似莲花, 皇茶园正落于莲心而成"风水宝地", 汉代甘露大师吴理真植"灵茗之种"七株于此 。 从唐代开始在此采摘贡茶,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正式命名为"皇茶园" 。 3、甘露石室 。 位于皇茶园左侧甘露峰, 明代双坡顶单间全石结构建筑 。 石柱、石殿、石斗拱、石屋面, 漏光不漏雨, 建筑风格甚为独到 。 4、蒙泉井 。 位于皇茶园旁, 又名"甘露井", 侧立"古蒙泉"二碑 。 石栏镌刻二龙戏珠 。 为甘露大师种茶时汲水处 。 县志载"井内斗水, 雨不盈、旱不涸, 口盖之以石" 。 取此井水烹茶则有异香 。 5、茶史博物馆 。 位于天梯古道起点处 。 由张爱萍题写馆名 。 馆内存列着有关蒙顶茶的文献、诗词、标本和茶具 。
推荐阅读
- 四川名优茶简介
- 苏仙与苏仙黄尖茶的传说
- 岳西翠兰
- “仙茶故乡” 四川蒙山
- 教你鉴别五大名茶
- 中国名茶名水
- 如何种植铁观音
- 四川民间文学中茶俗文化
- 中国十大名茶之都匀毛尖茶概说
- 巧施叶面肥:用肥量少见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