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有句老话:“南蛮 , 北侉;徐州炼渣 。 ” “炼渣”是什么意思?没有很明确的解释 , 从茶的文化比较和变迁也许到能体会一二 。 徐州虽是江苏省的城市 , 在江苏的最北部 ,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 所以康熙皇帝南巡说了徐州是“穷山恶水 , 泼妇刁民” 。 这也就是所谓“炼渣”社会的一个侧面 。 由于这种差异 , 所以这里在解放前没有江南水乡的茶馆 , 也没有北京的老茶馆 , 有的就是茶炉 。 徐州茶炉不同于江南的“老虎灶” , 茶炉就是一个大煤炉 , 上面有三个炉眼 , 放上三个水炊 。 名曰:“茶炉” , 实际就是卖开水的 , 也兼卖大碗茶 , 这种大碗茶其实是用大茶壶泡出来的 , 里面有点茶叶末 , 这种茶壶都是土制大茶壶 。 解放后这种茶炉被汽油桶做的茶炉所代替 , 上面有一个哨子 , 水开了就叫起来 , 于是各家都来买开水 , 这也是徐州文革前的一大特色 。 原因是那时候大多数人家烧烟煤 , 拉风箱锅 , 不烧开水 , 许多人家都是买开水 。 这种格局一直维持到上个世纪的80年代 , 街上一直有大碗茶水卖 。 车站也有人提着这种土制大茶壶吆喝:“喝茶吧!”现在被矿泉水和各种饮料所代替 。
过去徐州人是把喝白开水和喝茶混为一谈 , 记得1966年底 , 我和同学一起到北京串联 , 当时北京的人真多 , 同学们渴了 , 北京大街上没有卖水的 , 于是就想到上居民家讨水喝:“大娘 , 我渴了 , 能给杯茶喝吗?”这位北京的老太太非常生气地说:“这个年头 , 有白开水就不错了 , 还要茶?”当然这并不是徐州茶文化的全部 , 但这说明徐州与南北有着天壤之别 , 大概也就是“炼渣”的原意 。
说到茶馆或者茶社 , 文革前也到有过一家 , 在市郊的泰山脚下 , 是民政局办的 , 里面并没有多少人喝茶 , 要来此地喝茶的多半为退伍的高级军官、老红军们 。
其实徐州人也喝茶 , 在过去老百姓喝的都是一些茶叶末 。 不过城里也有一家有名的茶庄:“老同昌” , 有百年历史了 , 这是专卖茶叶的店铺 , 现在徐州人喝茶的茶叶绝大部分由这家茶庄供应的 。 所以徐州还有一句老话:“茶叶还是老同昌”之说 。 我的岳父 , 地道的徐州生意人 , 他说过 , 解放前此地的生意人也讲究喝茶 , 就所谓:“早上皮包水 , 晚上水包皮” 。 “皮包水”就是喝茶 , 而“水包皮”就是泡澡堂子 , 晚上泡澡堂子时有人也愿意喝茶 , 但我岳父之辈是绝对不喝 , 顶多喝点白开水 , 他的理念是夜茶有害无益 。 关于喝茶的学问 , 我的岳父对我的影响太大了 。 徐州百姓喜欢花茶 , 特别是茉莉花茶 。 而我对绿茶情有独钟 , 特别是龙井、旗枪 , 其次是黄山的毛峰 。 对于碧螺春 , 也是很有兴趣 , 市面上的碧螺春真假难辨 , 只好敬而远之 。 由此可见 , “上班一杯茶 , 一支烟 , 一张报纸混半天”也和“早上皮包水”的说法有相当大的关系 , 也就是说早上喝茶的好处多多 。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 , 茶还是要喝的 , 要混半天是混不下去了 。
推荐阅读
- 日铸雪芽鲜爽口感从何而来
- 铁观音畅销海外从丝绸之路开始
- 金骏眉的烟熏香从何而来?
- 金骏眉从何而来?
- 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 祁门红茶怎么鉴别
- 众说纷纭话茶王
- 以茶色味来辨别茶的新陈
- 品茶从侧面说明茶叶杀青的工序
- 从手相中看智慧命运学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