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 。 藏族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 其饮食习俗别具风格, 其中酥油茶便是藏民族特有的营养饮料, 以其原料的营养性、制作方法的独特性而闻名遐迩 。 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高原茶文化 。
【别具特色的高原茶文化】西藏高原上的茶文化, 至少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 茶叶在唐以前亦称《尔雅·释木篇》中说:“木, 苦荼(茶)也 。 ”藏语称茶为“荚”, 是当时汉语(茶树)的译音 。 茶叶具有消食、止渴、去腻等特殊的功能, 对于缺氧、干燥和以肉食、酥油、糌粑为主食的青藏高原人来说, 确实是不能一日无茶 。
西藏高原本是不产茶的地区, 史料记载, 早在囊日松赞时期, 吐蕃民间就开始嗜茶 。 把茶叶当作开胃、养身之药由来已久 。 藏文史书《藏汉史集》关于茶叶在藏族地区出现的故事有如下记载:吐蕃王都松芒布杰得了一场重病, 静养之时, 王宫屋顶的栏杆角上飞来一只以前没有见过的美丽小鸟, 口中衔着一根树枝, 枝上有几片叶子, 在屋顶上婉转啼叫 。
国王派人查看, 将小鸟衔来的树枝取来放到卧榻上 。 国王发现这是一种以前没有见过的树枝, 于是摘下树叶放入口中品尝其昧, 觉得清香, 加水煮沸, 竟是上好饮料 。 于是派出众大臣及百姓去寻找这种奇妙的树, 历尽艰辛终于在汉地找到了, 是为茶叶树 。 从此, 茶叶被引进藏区, 并逐渐成为藏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 。
据藏族史料记载, 西藏高原盛行饮茶之风, 是从松赞干布时期与唐朝之间的茶马贸易开始的 。 藏族在唐代已经获得许多中华内地的名茶 。 松赞干布统一西藏, 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后, 西藏的商业贸易兴盛起来, 而茶马贸易成为吐蕃与唐朝的主要贸易 。
唐高宗时“缣马交易”、唐玄宗赤岭的“互市换马”开始了唐朝与吐蕃茶马市场之端, 用良马和唐朝换茶 。 对此, 唐朝专门成立了“茶马司”, 负责与吐蕃之间的茶马贸易 。 公元743年, 唐蕃会盟, 立碑于“赤岭”(今青海湖东面的日月山), 建立了“茶马互市” 。 为了交换茶叶, 吐蕃曾派专人经营藏、汉茶叶贸易, 称为“汉地五商茶” 。
史籍有关于吐蕃王室储存汉地各种名茶的记载 。 在藏文的《汉藏史集》中, 有两章《茶叶和碗在吐蕃出现的故事》、《茶叶的种类》)专门介绍茶是如何从汉地传入吐蕃的情况 。 书中写道:“对于饮茶最为精通的是汉族的和尚, 此后噶米王(即赤松德赞)向和尚学会了烹茶, 米札衮布向噶米王学会了烹茶 。 这以后依次传了下来 。
鉴别汉地茶叶好坏的知识篇为《甘露之海》 。 这说明随着茶叶传入西藏, 茶文化也随之在西藏广为传播 。 茶叶一经传入西藏, 它所具有的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 使之成为肉食乳饮的藏民族的饮食必需品, 上至王公贵人, 下至庶民百姓, 饮茶成风, 嗜茶成性, 纷纷竟相争求 。 于是, 系于两地之间的茶马古道也应运而生 。
在西藏高原这种带有草原风味、具有独特藏民族特色的酥油茶文化, 一千多年来, 已深入到藏族人民的社会风俗、社会礼仪和生活艺术各个方面, 从茶礼、茶具、烹茶方式和饮茶习俗等形成了西藏高原茶文化的特色 。 喝茶是藏族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客来敬茶, 是藏族茶俗中最主要的内容, 反映出他们日常生活的恭敬、和睦、祥和的气氛 。
在西藏, 藏族喝的茶可分为酥油茶、甜茶、清茶, 其制作方法各不相同 。 而藏族最喜欢喝的是从吐蕃时期就己开始流传的酥油茶 。 酥油茶的制作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工艺色彩 。
推荐阅读
- 苗族的虫茶和八宝油茶
- 西南彝族人们的饮茶生活
- 广州茶馆里的茶礼茶俗
- 云南凤庆独特的传统茶俗 百抖茶
- 蒙舍蛮的品饮习俗
- 西双版纳的质朴宁静
- 四川人的饮茶礼仪
- 独龙族婚俗
- 文人雅士的饮茶习俗——文士茶
- 禅茶的饮用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