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六安瓜片制作工序介绍】六安瓜片制作工序
六安瓜片的第一道工序就是采摘 , 标准为多采一芽二叶 , 可略带少许一芽三四叶;第二道工序为摘片 , 将采来的鲜叶与茶梗分开 , 摘片时要将断梢上的第一叶到第三四叶和茶芽用手一一摘下 , 随摘随炒 。 第一叶制“提片” , 二叶制“瓜片” , 三叶制或四叶制“梅片” , 芽制“银针”;第三道工序的技术关键是在于把叶片炒开 。 炒片起锅后再烘片 , 每次烘叶量仅2-3两 , 先“拉小火” , 再“拉老火” , 直到叶片白霜显露 , 色泽翠绿均匀 , 茶香充分发挥时趁热装入容器密封储存 。 其独特处是无法用机械 , 必须采用传统工艺 , 工具是生锅、熟锅和竹丝帚或芒花帚 。 炒制时 , 每次投鲜叶100克左右 , 翻炒1-2分钟 , 叶片变软 , 色泽变暗时 , 转至熟锅 , 边炒边拍 , 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 。 六安瓜片的颜色、香味之所以与其它茶叶不一样 , 其奥妙主要在于拉毛火、拉小火、拉老火 。 拉毛火时 , 均用精选栗炭 , 每烘笼投2-3斤 , 烘到八九成干时 , 拣去黄片、漂片、红筋、老叶等 。 拉毛火的后一天开始拉小火 , 每烘笼投叶5-6斤 , 火温不宜太高 , 烘到足干 。 拉老火 , 场面很大 , 木炭通红 , 火焰冲天 , 两个人抬着烘笼烘上3-5秒钟 , 拾下翻茶 , 如此这般 , 连续翻烘81次 , 直至叶片绿中带霜 , 趁热装桶密封 。 这样 , 六安瓜片就形成了特殊的色、香、味、形 。 果如宋代梅尧臣《茗赋》所言:“当此时也 , 女废蚕织 , 男废农耕 , 夜不得息 , 昼不得停” 。
生锅与熟锅:炒茶锅口径约70厘米 , 呈30度倾斜 , 两锅相邻 , 一生一熟 。 生锅温度100℃左右 , 熟锅稍低 , 投叶量约100克 , 嫩片酌减 , 老叶稍增 。 鲜叶下锅后用竹丝帚或芦花帚翻炒1-2分钟 , 主要起杀青作用 , 炒至叶片变软时 , 将生锅叶扫入熟锅 , 整理条形 , 边炒边拍 , 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 , 用力大小视鲜叶嫩度不同而异 。 嫩叶要提炒轻翻 , 帚把放松 , 以保色保形 。 炒老叶则帚把要带紧 , 以轻拍成片 。 炒至叶子基本定型 , 含水率30%左右时即可出锅 , 及时上烘 。
毛火:用烘笼炭火 , 每笼投叶约1.5公斤 , 烘顶温度100℃左右 , 烘到八、九成干即可 。 拣去黄片、漂叶、红筋、老叶后 , 将嫩片、老片混匀 。
小火: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 , 每笼投叶2.5-3公斤 , 火温不宜太高 , 烘至接近足干即可 。
老火:又叫拉老火 , 是最后一次烘焙 , 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 。 老火要求火温高 , 火势猛 。 木炭要先排齐挤紧 , 烧旺烧匀 , 火焰冲天 。 每笼投叶3-4公斤 , 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 , 即抬下翻茶 , 依此抬上抬下 , 边烘边翻 。 为充分利用炭火 , 可2-3只烘笼轮流上烘 。 热浪滚滚 , 人流不息 , 实为我国茶叶烘焙技术中别具一格的“火功” 。 每烘笼茶叶要烘翻五、六十次以上 , 烘笼拉来拉击 , 一个烘焙工一天要走十多公里 。 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即可下烘 , 趁热装入铁筒 , 分层踩紧 , 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
推荐阅读
- 冷饮的泡沫红茶制作方法
- 绿茶制作工艺过程
-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
- 青砖茶的制作工艺流程
- 八仙茶的制作工艺
- 如何制作桂圆红枣茶
- 青砖茶的制作工序
- 碧螺春的制作工艺
- 台湾冻顶乌龙茶制作工艺及功效
- 苗族的土家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