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散文?年味记忆」丁会仁|置办年货

春联|「散文?年味记忆」丁会仁|置办年货
文章插图
年货,一般来说,是指过年的货,大多数是吃的,也有用的和玩的,例如春联、盆景、衣服等。置办年货是去买年货的过程,通俗地说就是采购年货。
我托朋友在贵州茅台酒厂买了两瓶茅台酒过年,邮到了北京,父亲很高兴收到了。父亲原来非常喜欢喝酒,是那种三餐都要喝点酒,无酒不欢的人,后来得了痛风,也慢慢地戒酒了。但父亲偶尔也喝点,就是没有完全戒掉。我还是建议父亲为了健康,还是干脆戒掉为好。
我和父亲微信沟通,他对酒是有些感情的,就像我对书有感情一样。父亲对物质匮乏年代的年货记忆犹新。
父亲经常说,过年的年货是一定要买些酒的,无酒不过年。父亲又说,酒还是家乡的米酒好,米谷粮食酿造的酒,既好喝不上头又有营养。
【 春联|「散文?年味记忆」丁会仁|置办年货】父亲仿佛回到了那艰难的岁月,到了年关,父亲总是挑着箩筐,要去一趟供销社买上年货。父亲经常去的地方是杭桥供销社,因为那里有父亲认识的熟人,熟人是父亲一个房下的堂哥,他在那里当主任。父亲为什么舍近求远,走上二十多里路,父亲说,一方面是那里年货全,另一方面有些年货是不要计划的。当时几乎都是凭票供应,如肉票、鱼票、烟票,这票那票的,样样要票。父亲宁愿多走些路,也要尽量置办些像样的年货。
父亲经常说:“有钱不买腊月货”,越是临近年关,年货就越贵。所谓供不应求,价格就高,供过于求,价格就低,经济学的原理在现实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腊八过后,传统意义上的年开始了。春节是中国人最大的一个节日。小孩盼过年,因为过年有好吃的。节前大家陆陆续续置办年货了,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了。热热闹闹的集市人山人海,赶集的人们人来人往。
父亲对年货门儿清,那里的货好,那里的便宜,需要买什么,不需要买什么,父亲非常的清楚。对父亲来说,置办年货就是年前最繁忙的事。后来我们从乡下搬到了县城,又从县城搬到了北京。对买年货的诸多细节,我还是糊里糊涂一个,有时候我感觉有点用就买了,结果买回来给父亲一看,父亲说错了。
父亲总是精打细算过日子,因为穷怕过,他买东西总是选些便宜的、实惠的商品。而我总是选些有用的商品,我的观点是需要的时候再买也不迟。但父亲总是说,到时候就没货了,而且可能贵多了。
我个人觉得,年货是一定要提前买的,因为到时候是真买不到,有钱也不行,那时候大家都回家过年了。在办年货时,春联和福字是一定要买的,春联就体现了中国红和中国文化。还有鞭炮是要的,只是北京限燃放烟花爆竹了,老家县城也限放烟花爆竹了。没有烟花和鞭炮的年,总感觉不是年。不过慢慢习惯就好了,移风易俗总是有一个过程。
购买年货的过程是既热闹又辛苦。一派热热闹闹的集市,到处是人山人海,人挤人,货挤货。县城的购物体验也是眼花缭乱,因为一个比一个好,甚至前面买的东西发现后面还有,而且价格更低,有一种上当后悔的感觉,也有一种晕头转向不知所措的感觉。
我一介书生,不太会讨价还价,更不会货比三家,我是不太愿意去自由贸易市场,我宁愿去大超市,哪怕价格贵些,但购物体验是好的。在我的观念里,不就是过个年吗?平时什么好吃的都吃了,也没有必要置办那么多年货,否则多了会坏掉,特别是水果,吃多少买多少,天天有得卖,何必一次买回那么多呢?
中国人过年,在传统的观念里,年货置办得越全越好。这似乎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植根于血液中的观念。所谓“别人家千好万好不如自己有的好,搭个别人过个年而已罢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