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馅|年味河套丨豆包:蒸出“香甜”年味 蒸出“红火”好日子

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 金俐秀 青岛报道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年俗。在城阳区河套街道,每年蒸馒头都是居民家里的大事,蒸出来好看的馒头象征来年日子会蒸蒸日上、顺顺利利。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除了蒸馒头,作为儿时的记忆,香甜的豆包也要蒸上一锅,代表着新的一年生活多一些甜蜜。
豇豆馅|年味河套丨豆包:蒸出“香甜”年味 蒸出“红火”好日子
文章插图

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来到河套街道孙哥庄东社区居民罗彩香的家中,正好赶上她和社区“红头巾”志愿团队的志愿者徐晓丽在做豆包。推开门,醉人的麦香和甜甜的豆香扑面而来。二人分工合作,和面、发面、揉面、搓条、包馅……一碗碗面粉和红豇豆在她们的手中不断地实现着“蜕变”,升华为富有祝福意味的“春节符号”。
豇豆馅|年味河套丨豆包:蒸出“香甜”年味 蒸出“红火”好日子
文章插图

看似容易,实际做起来可是大有学问。“揉面特别有讲究,把醒好的面团取出揉匀、充分排气,蒸出来的豆包才有嚼劲,这一步非常费力气。”罗彩香介绍道,豆馅选用的是口感绵软的红豇豆,并非普通红豆,需要加入适量清水浸泡一整晚。第二天蒸熟后根据家人口味在豆子中加入白糖,再反复压碎、拌匀,包成圆形。“蒸馒头、蒸豆包是我们这过春节的一项‘重头戏’。我力气大,又是志愿者,大家有需要的时候就会喊我来家里帮忙。”徐晓丽说。
豇豆馅|年味河套丨豆包:蒸出“香甜”年味 蒸出“红火”好日子
文章插图

发好的面微微有一点儿酸味,拿一块儿剂子,用擀面杖擀成一张厚薄适中的面饼,放上豇豆馅,用虎口收住,再将面饼团成一个圆形。说话间,由高粱秸秆制成的传统“盖垫”上便摆满了又圆又胖的豆包。经过短时间的发酵后,这些豆包被端到了厨房。锅中添上足够的水,把生豆包放到锅里的篦子上,盖好锅盖开火,坐等豆包蒸熟。
豇豆馅|年味河套丨豆包:蒸出“香甜”年味 蒸出“红火”好日子
文章插图

时间慢慢流逝,美味诞生了,年味也“绽放”了。大概30分钟后,锅盖揭开,蒸腾的热气片刻散开,一个个可爱的豆包“露出真容”。独特的香气扑鼻而来,又顺着窗户飘出屋外、飘向社区。蒸好的豆包弹性十足,掰开一个,香甜软糯的豆馅冒着热气扑面而来。咬上一口,绵软的馅料有沙沙糯糯的口感,在牙齿中间上下咀嚼,有嚼劲的白面中和了豇豆馅的甜蜜,层次分明,别有一番风味。
豇豆馅|年味河套丨豆包:蒸出“香甜”年味 蒸出“红火”好日子
文章插图

【 豇豆馅|年味河套丨豆包:蒸出“香甜”年味 蒸出“红火”好日子】勤劳的河套人用一双巧手将“香甜”的年味揉进麦香中,表达着对新年的祝福与期盼。看着热气蒸腾的豆包,感受浓浓的年味,也“蒸”出了河套人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