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是苏北沿海的一个县里 , 大约是黄海堆积泥沙成陆地的历史太短 , 没来得及积淀出深厚的文化;也许是明初人口迁移的力度过于狂暴 , 没能让张皇失措的人们凝聚出独特的风俗 , 所以对于家乡过年有什么风俗我也没有太多的印象 。
然而这甚至让我有些自卑 , 因为有的地方过年村里便搭台唱戏非常热闹 , 有的地方赶庙会特色非凡 , 而我们那儿的备年货、蒸包子、吃汤圆似乎与其他地方没什么不同 。 不过 , 我的老乡们应该也不能因此而责备我 , 因为我对家乡的孤陋寡闻是缘于我少时便离开家乡到浙江生活的缘故吧 。
然而作为生活在部队大院里的孩子 , 我对相当于第二故乡的浙江某地的过年风俗也并没有太多的了解 , 唯独对正月里的龙灯印象深刻 。
大约每年的正月初五以后 , 龙灯盛会便开始了 。
其实在年前 , 各村便开始准备代表本村的龙灯了 。 形制并不复杂 , 一条龙灯 , 除了龙头外 , 龙身是由全村每户人家提供一段安装着花灯的木制灯板组成 , 灯板的长短宽窄跟农村的长条凳相似 , 当时我总疑心那就是卸了腿的凳子 , 面上安装两三盏灯 , 面下中间位置安了一根一米多长可以握举的棒子 。 灯板两端一头安装了一个突起的木柱 , 另一头则挖了一个圆孔 , 大小与那根木柱的粗细相当 。 使用时只需将自家的灯板上木柱插入前面一家灯板上的孔里 , 另一头的圆孔再套在后面一家的木柱上 , 如此便能将所有灯板串连起来 , 每户再出一人握着棒子便能将龙灯扛到肩上 。 当然最后一家则是一个龙尾灯 , 安装在短短的木板上 , 也是由一个人扛着 。
而最有气势的便是龙头了 , 大约是四个或六个人才能抬起来 , 相当沉重 。 獠牙外露 , 长舌半吐 , 鼻孔处两根长须蜿蜒盘旋 , 枝杈分明的龙角披红挂彩 , 气势非凡 。 夜里龙眼闪闪发光 , 就连龙须上都闪耀着光芒 , 小时候觉得非常神奇 , 后来觉得应该是在龙头里面安装了蓄电池了 。
随着一只号令 , 只见抬龙灯的汉子们纷纷握着灯板下的棒子 , 一同发力 , 将长长的龙灯扛到了肩上 。 倘若站在旁边便能听到灯板摩擦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 。
走在龙头前面的是一个圆球形的灯 , 大约是龙球 , 再往前便是两排各式虾兵蟹将灯 。
龙王出巡嘛 , 自然得有虾兵开道 , 不过我竟没见着巡海夜叉——不知是我记错了还是这厮的确不适合在春节出来现眼 。
在最前面开道的便是鸣铳了 , 铳这东西是一种管形火器 , 内装黑火药 , 倘若再装些钢球石子之类的便是杀人的利器 , 不过只装上火药 , 点燃引线 , 朝天一举 , 火光一闪 , 巨响一声 , 让人心惊肉跳 。
龙灯动了 , 顺路延展开来 , 有一二两长 , 远远望去 , 如潜龙出渊 , 在半空中游动 。 按照习俗 , 龙灯是要到各村展示的 , 相互往来 , 祈求新年的风条雨顺 。
倘若两条龙灯在路上相遇 , 也不免还要“缠斗”比试一番 , 不过如此份量的龙灯自然不能用舞龙灯来形容 , 因为随便左右歪几下龙身子 , 你就能听到扛灯的汉子们发出的“呼哧呼哧”的喘气声 。
但如果在一块空地上 , 龙灯便会盘旋起来 , 只见龙头在中间高高举起 , 龙身子便一圈圈盘旋在外面 , 而最后的便是那位举着龙尾灯的 , 虽然灯板短 , 但被龙身甩得飞奔起来 , 全场只有他一个人似乎被挂在龙尾逛奔 , 边跑还不时发出招呼别人让路的“哎哎”声 , 引来了一阵阵欢乐的高潮 。
如今我也早已离开了浙江 , 不知道现在的龙灯究竟怎样了 , 因为相比于有名的夫子庙灯会 , 龙灯就像是一场移动的灯会 , 不需要你专门去逛 , 只需要在家门口守着 , 等着新春祝福的降临 。
推荐阅读
- 烧烤|中国最被低估的烧烤圣地,不是东北和新疆
- 食客|看见中国:饺子坊里见年味
- 广东人|中国年夜饭,谁才是C位?
- 员工|包饺子、烹羊肉饭……海外中企员工提前共进年夜饭
- 里道|中国哪里的腊肉最好吃?
- 寓意|对TA毫无抵抗力?今天来聊聊记忆中那份甜
- 旧时光|找寻记忆中的宁海
- 调料|老汤不腐的原因,汤越老越香,汤中的微量元素多
- 中国结|普陀人,共同参演的《在普陀过大年》上映!
- 中筋面粉|三分钟做好葱花饼,做饭太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