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二月二 龙抬头 七百年前的一场误会( 四 )


我们继续说元朝 。 前面不是说嘛 , 正因为公元1294年惊蛰碰巧撞上二月二 , 所以元朝人就将二月二与龙抬头捆绑起来 , 从此一直都在二月二庆祝龙抬头 。 关键是他们怎么庆祝呢?元代北京风俗宝典《析津志》有记载:“二月二日 , 谓之龙抬头 , 五更时 , 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糁引白道 , 直入家中房内 。 ”二月二那天早起 , 各家各户来到公共水井旁边 , 用石灰画白道 , 一直画到自己家里 。
看到这段记载 , 我想起我小时候在豫东农村 , 二月二也是起一个大早 , 去村里南街那口大井边画线 , 一直画到我们家院子里 。 不过我们用的不是石灰 , 而是草木灰 。 父母说 , 井就是龙睡觉的地方 , 二月二龙抬头 , 龙要醒了 , 把龙气引到家里 , 就等于把财气引到了家里 。
全中国的二月二 , 节令食品天差地别
我是河南开封人 , 明代开封也有一本风俗宝典 , 名叫《如梦录》 。 据该书记载 , 明朝开封人到了二月初一要祭拜太阳 , 到了二月初二要庆祝龙抬头 。 庆祝方式是这样的:“延客 , 吃龙须面 , 节礼送面及果品肉菜之类 。 ”家家请客 , 以龙须面为主食 , 互相馈送龙须面、干果、肉和蔬菜 。
关于明代二月二的习俗 , 另一本文献《五杂俎》记载更详细 , 北方人除了吃龙须面 , 还要“以灰围室 , 云辟虫蚁 , 又以灰围仓 , 云辟鼠也”:在房子外面撒一圈草木灰 , 据说可以杜绝蚊虫和蚂蚁 , 在粮仓外面也撒一圈草木灰 , 据说可以杜绝老鼠 。
再看清朝 。 清朝末年 , 满洲亲贵富察敦崇著《燕京岁时记》 , 描写北京风俗 , 对二月二的论述如下:
二月二日 , 古之“中和节”也 , 今人呼为“龙抬头” 。 是日 , 食饼者谓之“龙鳞饼” , 食面者谓之“龙须面” 。 闺中停止针线 , 恐伤龙目也 。
富察敦崇当过大官 , 但学问不精 , 错把二月二当成了中和节 。 实际上 , 中和节是二月初一 , 并非二月初二 。 但他后面几句比较靠谱:清代北京人过二月二 , 要吃春饼和细面 , 将春饼叫做“龙鳞饼” , 将细面叫做“龙须面”;女生在这天也会停止针线活儿 , 以免不小心扎到刚刚睁开的龙眼睛 。
中国很大 , 历史很长 , 在不同的时空里会衍生出不同的习俗 。 都是过二月二 , 节令食品天差地别 , 有的地方吃春饼 , 有的地方吃卤肉 , 有的地方吃龙须面 , 有的地方吃荞麦面 , 有的地方吃龙蛋(红皮鸡蛋) , 有的地方吃龙糕(年糕) , 有的地方吃芥菜米饭 , 有的地方吃火煨粽……在我目前居住的城市开封 , 则流行吃炒凉粉儿:将红薯凉粉切成小块儿 , 配蒜苗和豆瓣酱同炒 , 完了用烧饼夹着吃 。
如今开封有一句民谚:“二月二 , 吃凉粉儿 。 ”用北方儿化音去读 , 挺押韵的 。 但是细究起来 , 这句民谚的产生时间恐怕很晚 。 红薯并非中国原产 , 它是明朝后期传入中国 , 直到清朝后期才传入河南 , 而要到最近几十年 , 炒凉粉儿才成为开封街头的常见小吃 。 英国史学家Eric Hobsbawm写过一部史学名著《被发明的传统》 , 此书考证发现 , 许多看似悠久的传统 , 都是在不久以前被少数人发明出来的 。 所以我一直怀疑 , 二月二吃凉粉儿的开封传统也是不久以前被发明出来的 , 发明者可能就是卖炒凉粉儿的小贩 。
传统是被发明的 , 这话听起来很不“政治正确” 。 但是回头再想想 , 已经消失的中和节不就是在唐朝发明的吗?仍然兴旺的二月二不就是在宋朝发明的吗?二月二龙抬头不就是七百多年前因为元朝人的一场误会而偶然发明出来的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