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续写“海上”稻田梦


南繁|续写“海上”稻田梦
文章图片
2021年4月6日,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水稻”科研人员张树寅(前)、于萌(中)、顾晓振(后)在稻田里进行研究,田间挂起隔离膜,防止花粉偷偷授粉“交流” 。海南一年四季均可开展水稻试验研究,特殊的热带气候可以实现农作物的加代繁殖,让一个品种的育种周期缩短三分之一至一半 。张茂/摄
南繁|续写“海上”稻田梦
文章图片
2021年4月6日,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水稻科研人员(左至右)殷会德、彭南锡、张树寅、于萌、顾晓振、徐帅在水稻田内 。他们标记表现较好的水稻材料,记录其优良特征 。张茂/摄
南繁|续写“海上”稻田梦
文章图片
2021年5月24日,海南三亚,袁隆平生前工作过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门口摆满了鲜花,自发前来献花的市民络绎不绝 。沙晓峰/人民视觉供图
南繁|续写“海上”稻田梦
文章图片
2021年4月6日,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科研人员收获的不同水稻材料种子,优良品种可能就在其中 。张茂/摄
南繁|续写“海上”稻田梦
文章图片
2021年4月5日,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多张防鸟网连成一片,覆盖整片稻田 。张茂/摄
南繁|续写“海上”稻田梦
文章图片
2021年4月6日,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盐碱水稻试验基地,科研人员用特定比例的海水灌溉水稻 。张茂/摄
南繁|续写“海上”稻田梦
文章图片
2021年4月6日,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盐碱水稻试验基地临海而建 。张茂/摄
南繁|续写“海上”稻田梦
文章图片
2021年4月6日,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科研人员于萌在田间开展杂交试验:整理稻株稻穗,剪颖去雄 。张茂/摄
南繁|续写“海上”稻田梦
文章图片
2021年4月6日,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科研人员张树寅剥壳品尝水稻材料,初步判断其品质 。张茂/摄
南繁|续写“海上”稻田梦
文章图片
2021年4月6日,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已结实的杂交稻穗 。这表明杂交试验成功,可以收获杂交种 。张茂/摄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逝世的消息传来时,研究水稻育种的张树寅从海南三亚的南繁试验田回到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刚过一周 。几天过后,仍有市民前往袁老生前工作过的地方寄托哀思,张树寅和伙伴们却在短暂的哀悼后迅速回到预定的工作轨道:用于研究和生产的水稻种子已完成分批播种,到了该插秧的时候,“最好的追思就是对他遗志的继承 。”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于2016年成立,时年86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亲自挂帅担任研发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 。袁隆平将这个研发中心的目标定在3年时间内,实现海水稻种植亩产突破300公斤 。也是从2016年开始,张树寅和同事每年秋季奔赴三亚南繁基地进行水稻播种,待到次年四五月水稻成熟采收后,再带着培育出的优质耐盐碱水稻品种返回青岛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