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当“专硕”遇上“定制”

采访人员 温才妃
交换机中散热风扇在高速飞转着,产生的振动噪声惹人心烦 。最麻烦的是,振动还易导致连接器脱落,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
如何彻底化解这一行业共性难题?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希望长期合作的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以下简称福大机械学院)能够增加一门新课程 。
福大机械学院院长钟舜聪认为,要解决这一生产难题,涉及测试仪器、振动力学、材料等多学科知识,索性就来一场课程改革,将从前的《振动理论与应用》升级为《机械装备的减振降噪》,而这门课程将面向专业硕士产教融合专班(以下简称专班)开设 。这是福州大学研究生院正在力推的专业硕士“定制化培养”改革 。不久前,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与福大机械学院正式签署相关协议 。
提起专业硕士、定制班很多人并不陌生,前者国家正在大力扩招,后者在高职教育中多有探索 。当“专硕”遇上“定制”,又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如何“扬长避短”
【定制|当“专硕”遇上“定制”】单看“专硕”“定制”两个概念,似乎绕不过一些老问题——我国专硕人才最大的诟病是,与学术型硕士培养差别不大,都是长于理论短于实践;定制班则由于限定了学生毕业去向,近年来在高职中逐渐“降温” 。
在福大研究生院副院长常凯看来,以往专硕实践环节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实践经历和学位论文的结合度不够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针对性也不强;同时,企业辛苦培养了人却又留不住,导致部分企业敷衍对待,把专硕当本科生使用,激发了专硕对实践的抵触心理 。
如何寻找企业与学生的契合点?从前导师多以项目制,把研究生带入实际生产情境中,在双方磨合中留住人才 。然而,“就业时签两三个学生,久而久之企业也会失去兴趣 。更多导师带着研究生围绕系列项目开展实践,以专班的形式成规模定制化培养,既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又能留住真心愿意留下工作的学生 。”常凯说 。
2020年福大正式开展产教融合专班定制化培养研究生 。企业提出需求,学院设计定制班,学生毕业后优先进入相关企业 。目前,专班建设已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石油化工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等进展顺利 。“如果说从前招聘,企业与学生一面之缘不够了解,现在则是学生与企业有了‘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讲求‘瓜熟蒂落’,在过程中作选择 。”常凯说 。
这种把精英班拓展到普通班的模式,真正做起来,情况却复杂得多 。比如,厦门航空所需的人才分散在各专业,国网电力最终要通过严格考试才能进入,这些都给专班开设增加了不少难度 。
还有来自学生选择意愿的考验 。即便用奖助学金、科研作附加,在人才自由流通的当下,就业时专班毕业生还会有一定比例流失 。“专班开设之初,我们必须和企业签协议,是完全开放就业,还是有条件开放就业,比如要求归还一定比例奖助学金等 。专班的设置不能‘一刀切’,应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企业需求,采取‘一事一议’的解决方式 。”常凯说 。
把中试生产线搬入校内
学校、企业可以解决人才培养问题,但留住人才光靠企业并不现实 。如何在“洼地”留住人才,政府的介入不可缺位,而专班为政府和企业架起了桥梁 。
福大泉港校区位于泉州市泉港区,福大石油化工学院2016年搬迁到此 。石化是福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虽然本省不产油,但石油加工产业却位列全国第八 。泉港是石化企业的密集区,在政府引导下,区域行业人才需求量不断扩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