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当“专硕”遇上“定制”( 二 )
“导师指导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也不同,所以我们一个大专业可能要分为多个专班,不好操作 。”福大石油化工学院常务副院长侯琳熙说 。于是,他们采用了“合并同类项”的思路,如四家企业同时提出需求,在设计方案时,尽量满足同类需求,同时补充个性化选修课,这样四家企业都很满意 。
学校出人才,企业出技术,政府出钱、出地,近年来愿意留在本地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2018年福大化学工程专硕毕业生在福建省就业的仅有9人,而2020年这一数字上升至24人 。
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福大石油化工学院面临的难点还在于,与之合作的石化企业多在异地,企业导师并不能常来,而仅靠在线指导效果有限 。于是,学校在建校区的同时,平地而起了两幢楼 。这两幢楼把中试生产线搬入了校内 。“对学生的培养,既在校内又在企业,中试在学校,操作在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动手难的问题 。”侯琳熙说 。
此外,学生并不缺乏面对面接触企业的机会 。除了周边石化企业,学院给专班学生创造了很多“外出”机会 。福大化学工程专业硕士陈俊德读研期间,就去过南平、泉州、苏州、常州等城市,“项目在哪儿,人就在哪儿” 。研二期间他还被派往比利时,学习连续流实验方法 。目前,福大泉港校区已建成美国康宁公司国内第一家校企认证与研发实验室 。
分解问题最重要
当“专硕”遇上“定制”,发生改变的不是只开一门新课,而是一条龙式的变化 。课堂讲授不再是讲一本教材,而是邀请工程师前来讲授实际背景、技术需求、相关做法;后期结合生产实践,让学生“真题真做”;企业导师可直接做论文第一导师……
在这其中,深入企业实际交流是关键一环 。“分解问题是最重要的 。”曾经做过企业博士后的福大机械学院院长助理杜恒说,有时候一项技术问题解决了,但团队还搞不清为什么可以解决问题、有没有技术能够进一步推进问题解决 。“如果只是把活儿扔给专硕干,就只是工程师要干的事,并不符合专业硕士的培养机制 。”
“为了搞清楚是什么问题,我们甚至会花上数月的时间去琢磨 。”曾经为了保证压机活动梁平稳控制,杜恒跟主管、总工、工人详细交流,从细节、图纸等各方面把握,才总算分清楚各类问题 。之后,再对这些问题一一分解——哪些需要专硕解决,哪些需要学硕、博士生跟进 。
体验过实验室项目和公司项目的福大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周文博很有发言权 。“同一问题,在不同场景下解决方案不一样 。我曾参与沪航的智能减压阀项目,核心功能是控制回路切换,实验室中通常做两个电源,而在工程中由于电源体积大、井下环境恶劣,很有可能出问题 。”这又促进了他进一步思考,最后成功化解了难题 。
“都说中国学生不会提问题,其实源于缺乏深入思考 。问题导向天然驱动专硕前进,但并不能止步于此,能否把更抽象、系统的思路提炼出来,能否从‘实验室功能实现’转化到‘工程现实不允许’,却依然能够寻找出路,这样的思维训练非常重要,这时再去提问题往往直击要害、拨云见日 。”钟舜聪说,显然已有部分专硕通过培养,发生了思维转变 。(温才妃)
推荐阅读
- 咖啡|前滩太古里,TA们透过唇语“听见咖啡”
- 牛肉|百县千碗丨数九寒冬,到哪儿吃“暖”?
- 青菜|东北女子在西安生活6年,囤200斤白菜腌酸菜,成疫情“最富的人”
- 鸡蛋|冬补三九,宁可不吃肉,也要常吃10种“根菜”,抵御寒冷安稳过冬
- 蒸鱼|料酒不是“万能去腥调味料”,记住“3买4不用”,搞错了适得其反
- 抖音怎么送灯笼给抖音好友(如何送灯笼给抖音好友)
- 想当历史老师选什么专业(想当历史老师条件介绍)
- 土豆|东北人爱吃的6道“硬菜”,不放一点儿肉,却比肉还受欢迎!
- 龙虾|普洱茶界独一无二的“勐海味”,究竟是什么味?带着点海腥味吗?
- 勐海|普洱茶界独一无二的“勐海味”,究竟是什么味?带着点海腥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