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让“科学种子”以迷人的方式呈现
科学普及,就是对“科学种子”进行二次加工,让它以迷人的方式呈现出来 。读者在了解植物这门科学时,需要兴趣,需要更多的轻松感、愉悦感,继而进入思考,获得答案
鲁班造锯的灵感是否来自茅草?尼龙扣搭的发明是否来自苍耳?植物的巧夺天工,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
我是一名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近年来,我一直从事科普创作,希望通过文章和漫画,在通俗生动与严谨的学科研究间架起一座桥梁 。我认为,科学普及,就是对“科学种子”进行二次加工,让它以迷人的方式呈现出来 。读者在了解植物这门科学时,需要兴趣,需要更多的轻松感、愉悦感,继而进入思考,获得答案 。
西安植物园收集保育了多种植物,是个巨大的植物宝库,也是我创作的资源库 。这些年,我努力让笔下的植物美丽迷人,同时也希望通过拟人化的语言,让人们感受到植物在生存繁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顽强,感受到植物的性情,争取做到科学性、文学性与趣味性并存 。比如,在描述植物时,我经常思考和想象,植物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自身的生存繁衍有什么好处?
要做到科普文章兼具趣味性和思想性,其实并不容易 。这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背景、高度的科学概括能力,还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和合理的艺术渲染,这些都需要在日积月累的学习和锻炼中不断精进 。
20多年来,我把自己当成植物的知己,甚至当成植物中的一员去接近植物、与植物交流 。同时,植物也给予我很多启发 。枸杞树指头般粗细的一条根,在地底下一窜就是好几丈,药农很少能挖出一根完整的地骨 。生活中,当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多而所得少时,就吃几粒枸杞子,在它那甘甜的美味里,脑海中会掠过一棵棵被果实压弯了的枸杞树,会掠过枸杞树下寂寥却无比奋勇的根 。我做得比枸杞根多吗?我有它那样努力吗?
植物给了我太多,我也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植物 。引导更多读者热爱自然、热爱科学,激发大家探索自然的兴趣,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知,感悟大自然的和谐美好……对植物学领域的科普工作者来说,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
【地骨|让“科学种子”以迷人的方式呈现】(作者祁云枝为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采访人员原韬雄采访整理)
推荐阅读
- 咖啡|前滩太古里,TA们透过唇语“听见咖啡”
- 发朋友圈祝福新婚的话(祝福新人结婚的句子发朋友圈的)
- 疫情|新闻8点见丨德善厨房:让大家吃上热乎饭菜,感觉到西安的温暖
- 牛肉|百县千碗丨数九寒冬,到哪儿吃“暖”?
- 青菜|东北女子在西安生活6年,囤200斤白菜腌酸菜,成疫情“最富的人”
- 鸡蛋|冬补三九,宁可不吃肉,也要常吃10种“根菜”,抵御寒冷安稳过冬
- 蒸鱼|料酒不是“万能去腥调味料”,记住“3买4不用”,搞错了适得其反
- 抖音怎么送灯笼给抖音好友(如何送灯笼给抖音好友)
- 土豆|东北人爱吃的6道“硬菜”,不放一点儿肉,却比肉还受欢迎!
- 龙虾|普洱茶界独一无二的“勐海味”,究竟是什么味?带着点海腥味吗?